“唇槍舌劍” 尋求共識
唐樹備:當然商談的時候大家唇槍舌劍,各有各的堅持,最后就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辦法。
記者:當時碰到最主要的難題是什么?你們又是怎么樣求同化異,最后促成這次會談取得成果的呢?
唐樹備:當時臺灣方面提出來要我們保護臺商在大陸的投資,我們同意保護,但是保護應當是雙向的,就是我保護你,你也得保護我到臺灣的投資,不能夠單向的。第二個就是我保護你投資,你要允許臺商到大陸直接投資,不能間接投資,因為當時臺灣的政策就是不能夠直接投資,只能夠通過香港、澳門等第三地,甚至是外國,像日本、美國到大陸來投資。另外你也應該取消對臺商到大陸投資的很多限制,比如說項目上、資金上都有很多的限制。所以這是一個比較大的爭論;第二個爭論是臺灣一些老百姓到大陸來了,我也得去臺灣。就是這么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一直解決不了,臺灣就不同意,他要單方面地保護臺商的間接投資,我們就說不行。我們愿意聽取你的意見,但是我們已經有保護臺灣投資權益的22條措施,我們愿意各方面保護臺商,但是要簽協議一定要雙向的,最后就沒有達成正式的協議、全面的協議,只達成了加強經濟交流這么一個原則性的共識。
第二個問題,我說為“汪辜會談”我們邀請邱進益先生到北京來了,那我也得去臺灣。我提出來兩岸常務副會長每半年交流一次,兩岸輪流舉行,臺灣當時也不太同意。最后我們堅持,協議當中寫的就是原則上是在兩岸輪流舉行,但是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在第三地,這是臺灣方面堅持的,我們也同意了。在“汪辜會談”里面談到兩岸文教的、科技的、青少年的、新聞媒體的交流,都是雙向的,這樣就打破了臺灣單方面搞單向交流的限制。
所以“汪辜會談”針對這兩個問題爭論的比較久,最后還是達成了協議。第一個問題就是雖然沒有達成臺商投資保護的協議,而是達成了兩岸要加強經濟交流這樣一個原則性的協議;第二個問題在原則上具體化了,就是我要去臺灣,另外媒體、青少年也得去,這就開始了雙向交流的時代。所以“汪辜會談”經過爭論主要達成兩個共識:第一個是加強兩岸經濟交流,第二個是要雙向交流。
[ 責任編輯: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