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十九大后經濟發(fā)展理念的新變化

2018-02-09 19:23:00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現代化的目的是要解決人類所受到的自然的束縛和物質匱乏的束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追求美好生活。所以,經濟發(fā)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人為本,以民為本,提高民生福祉。但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物的發(fā)展成為現代化的目標和本質,而人的發(fā)展反倒成了工具和手段,從而違背了民生之根本。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fā)展的根本目的。”這就從根本上揭示了發(fā)展的本質,為我們指明了發(fā)展的終極目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fā)展的戰(zhàn)略指向。

  經濟發(fā)展必須以民為本,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馬克思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 生命是一切價值的根源,也是一切價值的歸結點,生命價值是具有終極意義的價值,而民生的最基本精神就是對生命的尊重。中國古代經典《左傳》說:“事以厚生,生民之道!边@里,“生”就是生命,民就是“生民”,而民生就是人民的生產、生活、生計的方方面面。所以,一切政治、經濟、社會的活動,都最終要歸結為民生的考慮。

  民生既是人們實實在在的物質文化生活,同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民生以生民的生命價值為核心,以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為基礎,即首先考慮的是生民的生存和發(fā)展——“生民之道”!吧裰馈本褪菑膶θ说纳P懷到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關注,這里首先強調的是人民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而在人民生產和生活發(fā)展的基礎上,還要提升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的要求,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就是人民群眾在生存和發(fā)展基礎上的意志表達和實現的權利。這也就是《尚書》所說的:“道洽政治,澤潤生民。”

  經濟發(fā)展必須以民為本。在這里,“民生”是價值基礎,而“民本”則是價值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正確定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目的,實現從外在目標向本質目標的轉向。具體說,就是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fā)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新時代要把對人的尊重與自身的價值發(fā)展作為社會發(fā)展的根本目標 

  現代生產重在物質資料的增加,即通過科學技術對自然資源和自然力高效率的利用,使社會產出實現幾何級數的增長。這是工業(yè)化時代生產方式的典型特征。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這種生產方式必然導致生產目的的異化,即生產從滿足人們物質文化需要轉變?yōu)樽畲蠡麧櫤透咚俣仍鲩L。追求高速度增長的經濟體制和模式下,也必然異化為片面的經濟效率和GDP指標。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往往遭到忽視甚至被遺忘。

  生產目的的異化本質上是資本主義勞動的異化。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比較了古代社會與現代社會的生產,指出:“根據古代的觀點,人,不管是處在怎樣狹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規(guī)定上,畢竟始終表現為生產的目的,在現代世界,生產表現為人的目的,而財富則表現為生產的目的!瘪R克思認為,勞動是人的本質。人可以通過勞動改變自然物使之符合人自身的需要,還可以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快樂、幸福和美感。但是,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勞動異化了,人的勞動能力成了勞動力,勞動力成為商品進入市場,進一步成為可變資本,而勞動過程也就轉變?yōu)樯a剩余價值的過程。通過這一系列轉變,人成了工具,即生產物質產品的工具、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的工具,創(chuàng)造利潤的工具。總之,目的成了手段,本質成了工具,人成了“倒置之民”。

  早在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就提出“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這一偉大命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東西方都在加速工業(yè)化和經濟增長,GDP成了競相追逐的目標,而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公平等問題遭到嚴重的忽視。1983年,法國經濟學家弗朗索瓦·佩魯出版《新發(fā)展觀》一書,提出了以人為中心、以文化價值為尺度的新發(fā)展觀。佩魯認為,人類社會必須將“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最高理念,作為發(fā)展的根本目標與核心價值,而將所有的經濟物化過程僅僅作為人發(fā)展的手段。他指出:“市場是為人而設的,而不是相反;工業(yè)屬于世界,而不是世界屬于工業(yè);如果資源的分配和勞動的產品要有一個合法的基礎的話,即便是在經濟學方面,它也應依據人為中心的戰(zhàn)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確定“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進一步確定人在發(fā)展中的位置,即重視“人是目的”的觀念,將社會與國家發(fā)展的標尺,集中到“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這一宗旨上來。只有把人的尊重與自身的價值發(fā)展作為社會發(fā)展的根本目標,社會各方面的發(fā)展才具有意義,而且只有使社會各方面獲得協(xié)調發(fā)展,作為社會主體的人才能得到發(fā)展。

  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huán)發(fā)展的經濟體系 

  不斷地增進民生福祉,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物質文化需要,另一方面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美好生活具體體現為生活和消費的質量。隨著我國工業(yè)現代化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逐漸轉變?yōu)閷γ篮蒙钚枰淖非蟆_@就要求我們在發(fā)展過程中解決生產與生活、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發(fā)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生產的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和消費?傊罡l硎前l(fā)展的目的,消費滿足是生產的目的。但是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消費不是目的而只有利潤才是目的。如果沒有利潤,資本主義生產必然就停止了,因為沒有人僅僅為了滿足社會消費需要而從事生產。所以,一切生產方式的設計,生產過程的組織,都圍繞著利潤這個中心。這就是生產的異化。在這里,消費變成了滿足生產的手段,人不是消費的主體而是消費的奴隸。與此同時,人的需要中的精神因素正喪失殆盡,精神文化需要正在蛻變?yōu)槲镔|需要的形式。而解決這個矛盾,就必須重新建立以生活和消費為目的的生產,即以滿足民生福祉為目的的生產。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量總是不斷增加,更重要的是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不斷提升,而且日復一日地產生著層出不窮的新需求。因此,我們必須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fā)展的基礎性作用。在這里,特別要強調環(huán)境生態(tài)的意義,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huán)發(fā)展的經濟體系。與此同時,還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

  總之,增進民生福祉是發(fā)展的根本目的。一切發(fā)展都要以人的發(fā)展為根本,一方面關注人的自然生命發(fā)展,包括生命的健康、知識的豐富、智慧的提高,另一方面,要關注人的精神的發(fā)展,即人的一切精神活動的發(fā)展,包括道德水平、價值觀念、社會信仰,以及人們對于未來的夢想。而在具體的發(fā)展實踐中,則要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fā)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責任編輯:韓靜]
沂南县| 潞西市| 温泉县| 察隅县| 罗城| 瓦房店市| 宁海县| 垣曲县| 当雄县| 大兴区| 钟祥市| 远安县| 自贡市| 雷波县| 遂川县| 西乌| 合川市| 邓州市| 大竹县| 昌平区| 邵武市| 丰原市| 朝阳区| 交口县| 新巴尔虎左旗| 天气| 鄂温| 峡江县| 黄浦区| 晋江市| 凤庆县| 米脂县| 利津县| 巴中市| 江油市| 叙永县| 沾益县| 辉南县| 垫江县|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