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重新認識雷鋒以及雷鋒精神,關鍵一點就是認知雷鋒作為社會個體的自我價值實現。
“學雷鋒”延續(xù)至今,有兩個事實清晰可見:一是它從沒喪失生命力和號召力,二是質疑它的聲音同樣不曾斷絕。
質疑不斷而行為延續(xù),說明“學雷鋒”符合時代精神的需求,仍然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行為延續(xù)而質疑不斷,則至少說明“學雷鋒”的方式方法還有提升和改進的空間。在今天這樣一個經濟繁榮、社會開放、價值多元的時代傳承雷鋒精神,尤其需要理性對待、客觀分析質疑的聲音。
閱讀網絡上的種種質疑不難發(fā)現,最強烈的質疑聲音,恰恰是那個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雷鋒”。雷鋒生前的工友兼戰(zhàn)友喬安山,近年來一直奔波于國內各地做雷鋒事跡報告,致力于“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雷鋒”。他不否認,在迄今的50年里,雷鋒有時候被“神化”了,這不僅無益于雷鋒精神的發(fā)揚和繼承,反而對雷鋒本身構成了傷害。
“神化”雷鋒的行為看似讓雷鋒愈發(fā)“高大全”,實際都是對雷鋒的誤讀和扭曲,進而使得雷鋒精神趨于僵化和狹隘。雷鋒生前的戰(zhàn)友冷寬將軍就曾觀察到,當年曾經有一段時間講“反潮流”,就把雷鋒當成“反潮流”的一個英雄來塑造;有一段強調高消費,讓消費來拉動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時候,又把雷鋒當做一個高消費的典型來宣傳。宣傳者期望以雷鋒的號召力化解社會生活中的棘手難題,但雷鋒不是有求必應的圣賢,懷抱這種功利心的人根據形勢需要為雷鋒“畫像”,久而久之卻徒增一樁信任危機。
只有正視這種錯位和誤讀才能有助于我們科學認知雷鋒精神,正如喬安山所言,只有真實的雷鋒才人人可學,因為真實的雷鋒是通過做一件件小事經年累月而成榜樣。在今天重新認識雷鋒以及雷鋒精神,關鍵一點就是認知雷鋒作為社會個體的自我價值實現。雷鋒從舊社會的孤兒成長為新中國的時代標兵,既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也沒有高不可攀的豐功偉績,但這并不妨礙生前的他在平凡的崗位上獲譽無數、名聲遠播,因為時代對個體價值的認同路徑已然變化。縱觀雷鋒的一生,“愛崗敬業(yè)”和“樂于助人”兩大美德傳頌最廣。其實,恪守職業(yè)精神和人格美善,從來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雷鋒成長史的真正價值,其實是在于他以一個時代青年的自覺,贏得了時代與社會回饋給他的榮光。二者實際體現了時代個體與社會環(huán)境的良性互動,這才是雷鋒精神適用于任何一個時代與社會的價值所在。
認清了這一點,就不會為雷鋒事跡的普通與瑣碎感到惋惜,因為雷鋒精神真正打動人、鼓舞人的力量,從來都在這瑣碎而又本真的生活細節(jié)里。這樣的精神才會真正永不過時。(石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