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

時間:2009-07-10 15:55   來源:新華網(wǎng)陜西頻道

  簡介

  

  司馬遷(前145~前86年),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市)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司馬遷出身于史官世家,祖先曾為周王朝太史,以后世代為史官。司馬遷幼年即隨父司馬談讀書,10歲便能誦讀古文。15歲時,因父遷任太史令,全家遷到長安居住。在長安,司馬遷隨著名學(xué)者董仲舒、孔安國等人學(xué)習(xí)《春秋》、《尚書》,20歲左右,即已通曉諸子百家。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司馬遷開始遍游長江中下游和中原各地,觀覽名山大川,考察古代歷史事件和文化名勝遺跡,搜集民間傳說,了解社會狀況,充實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公元前124年,他回到長安。后來他任郎中,曾出使巴、蜀、邛、昆明,并隨漢武帝四出巡幸,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見識。

  公元前110年,司馬談去世。臨終前對司馬遷說:“咱家世代為史官,你上定要繼承祖業(yè),寫成一部史書流傳后世。”三年之后,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父業(yè),任太史令,從而有機會閱讀了大量的國家藏書,為他寫《史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人共訂“太初歷”(即夏歷,此后它一直通行到現(xiàn)在),對歷法進行改革,這是他在我國科學(xué)發(fā)展史上的一項重大貢獻。同年十一月,司馬遷正式開始了史書的著述工作。

  天漢二年(前99),李陵敗降匈奴,司馬遷在朝廷為李陵辯護,觸怒了漢武帝,被處以腐刑。他效法古代“倜儻非常之人”在困厄中發(fā)奮著書的先例,繼續(xù)從事史書的著述工作。太始元年(前96),司馬遷做了中書令,繼續(xù)傾注全力于史書的著述。征和二年(前91),司馬遷終于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名著《太史公書》(后稱《史記》)的著述工作。公元前90年,他對書稿進行了修改。

  《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約3000年的歷史。全書共130篇,526500字。內(nèi)容由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組成。《史紀》以人物傳紀為主,吸收了編年、記事等體裁的長處,創(chuàng)造了歷史書籍的紀傳體的新體裁。這種體裁,成為此后兩千年中編寫王朝歷史的規(guī)范!妒酚洝肪哂小氨P直書”的特點,對許多歷史人物都是善惡并書,實事求是地加以評價,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思想學(xué)術(shù)價值。而且《史記》敘事條理清晰,語言通暢,文筆優(yōu)美,又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

  司馬遷死后,《史記》書稿藏于其家。至漢宣帝時,才由其外孫楊惲公諸于世。

  司馬遷的著作除《史記》外,《漢書·藝文志》著錄尚有賦八篇;《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文集一卷,多己散佚,F(xiàn)能讀到的,僅有《悲士不遇賦》及《報任安書》等。

  今陜西韓城市芝川鎮(zhèn)南原上有司馬遷祠,它北距龍門40公里。祠為四級高臺,前三臺為建筑物,后一臺為元時磚砌的司馬遷衣冠冢。祠內(nèi)多有歷代文人的題詠,碑石林立,古柏蒼蒼,F(xiàn)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所題詩聯(lián):“龍門有靈秀,鐘毓人中龍。學(xué)殖空前富,文章曠代雄。憐才膺斧鉞,吐氣作霓虹。功業(yè)追尼父,千秋太史公!睙崆橘潛P了司馬遷的偉大氣概和不朽功業(yè)。

編輯:焦瑩瑩

相關(guān)新聞

圖片

南平市| 麦盖提县| 通海县| 嘉兴市| 义马市| 永丰县| 若尔盖县| 平塘县| 江陵县| 景泰县| 罗源县| 靖边县| 理塘县| 肥东县| 新津县| 额济纳旗| 桃江县| 龙陵县| 定陶县| 伊宁市| 瑞安市| 南和县| 瑞丽市| 新巴尔虎右旗| 综艺| 昭通市| 深圳市| 昌黎县| 米易县| 鹤岗市| 绥宁县| 育儿| 岢岚县| 龙游县| 怀化市| 炎陵县| 如东县| 武隆县| 文水县|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