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終生熱衷于從事政治,有一腔報國之熱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見解,但 最高統(tǒng)治者對于他始終是采取一種若即若離、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他真正參與政治的時間只有四年多, 在這四年多的時間里,他干了不少事,職務(wù)提升也很快。但 終究因為與當權(quán)者政見不同而分道揚
鑣了。此時他已50多歲,迫于形勢,他離開了魯國,開始了被后人稱之為周游列國的政治游說,14年中,東奔西走,多次遇 到危險,險些喪命。后雖被魯國迎回,但魯終不用孔子。(左圖為孔子夾谷會齊王)
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guān)注,對治理國家的 諸種問題,經(jīng)常進行思考,也常發(fā)表一些見解,到30歲時,已有些名氣。魯昭公二十年,齊景公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 孔子由此結(jié) 識了齊景公。魯昭公25年,魯國發(fā)生內(nèi)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甚至曾準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但被大夫晏嬰阻止。魯昭公27年,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聽說后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說:“吾老矣,弗能用也!笨鬃又缓脗}皇逃回魯國。
當時的魯國,政權(quán)實際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稱為“陪臣執(zhí)國政”,因此孔子雖有過兩次從政機會,卻都放棄了,直到魯定公9年被任命為中都宰,此時孔子已51歲了?鬃又卫碇卸家荒,卓有政績,被升為小司空,不久又升為大司寇,攝相事,魯國大治。魯定公12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 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孫子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quán)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采取了墮三都的 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后來墮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孔子與三桓的矛盾也隨之暴露。魯定公13年,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季桓氏接受了女樂,君臣迷 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后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并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游列國的旅程,這一年,孔子55歲。
孔子帶弟子先到了衛(wèi)國,衛(wèi)靈公開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準發(fā)給 孔子俸粟6萬,但并沒給他什么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鬃釉谛l(wèi)國住了約10個月,因有人在衛(wèi)靈公面前進讒言,衛(wèi)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jiān)視孔子的行動, 于是孔子帶弟子離開衛(wèi)國,打算去陳國。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wèi)國貴族公叔氏發(fā)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后,孔子又 返回了衛(wèi)國,衛(wèi)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幾次離開衛(wèi)國,又幾次回到衛(wèi)國,這一方面是由于衛(wèi)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另一方面 是孔子離開衛(wèi)國后,沒有去處,只好又返回。
魯哀公2年(孔子59歲),孔子離開衛(wèi)國經(jīng)曹、宋、鄭至陳國,在陳國住了 三年,吳攻陳,兵荒馬亂,孔子便帶弟子離開,楚國人聽說孔子到了陳、蔡交界處,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蔡國的大夫們知道孔子對他們的所做所為有意見,怕孔子 到了楚國被重用,對他們不利,于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后還是子貢找到楚國人,楚派兵迎孔子, 孔子師徒才免于一死?鬃64歲時又回到衛(wèi)國,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魯哀公16年,孔子73歲,患病,不愈而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