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年夜飯都吃啥?

時間:2011-01-20 11:08   來源:重慶晚報

  春節(jié)是漢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除夕的年夜飯代表著全家的團圓與幸福,那么,身為少數(shù)民族的清朝皇帝是不是也過年?皇家的年夜飯究竟吃什么?

  清朝的帝王們大都喜寒怕熱,一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暢春園”、“圓明園”等園林里度過的,只有到了每年的春節(jié),才起駕回到宮中過年;实垡话阍谂D月二十六日就“封筆”、“封璽”,停止辦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開筆”、“開璽”。

  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難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年節(jié),才特許后妃們陪宴。除夕早上,皇帝與皇后、妃嬪們在重華宮共進早膳。早膳一般有黃米飯、餑餑、年糕等,花樣多至十品到二十品。除夕團圓年飯則于下午4時舉行。實際上,在中午12點就開始擺桌布置涼菜、點心了。晚宴擺在保和殿或乾清宮,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龍大宴桌”,桌邊圍上黃金繡的桌圍子。大宴桌與皇帝的“寶座”間設(shè)一“長幾”,菜點都擺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時再由人取到長幾上。

  年夜飯備辦的烹飪原料主要是滿族傳統(tǒng)食物。如在清宮的膳食檔案中記有乾隆四十九年御桌酒宴所用的物料為:豬肉65斤,肥鴨1只,菜鴨3只,肥雞3只,菜雞7只,豬肘子3個,豬肚2個,野豬肉25斤,關(guān)東鵝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雞6只,魚20斤,鹿尾4根,大小豬腸各3根等。這些物料大多是“關(guān)東”所產(chǎn),反映出滿族的固有食俗。

  大宴桌上的菜點由外到里分成八路,有各式葷素甜咸點心,有冷膳,有熱膳,共六十三品,還有兩副雕漆果盒,四座蘇糕、鮑螺等果品、面食。所謂“鮑螺”并非今日宴席所吃的鮑魚、海螺,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鮮,偶爾吃魚,也只吃松花江進貢來的銀魚、鱘鰉魚。這里的鮑螺,是一種海產(chǎn)品晾干后磨成粉做成的點心。

  大菜之外有敖爾布哈、鴨子餡包子、米面點心等小吃分東西排列,其中“敖爾布哈”系一種滿族油炸的面食,還有四品南北小菜;蕦m中的規(guī)矩,各個嬪妃都有自己的飲食標(biāo)準(zhǔn),平時單獨開伙。但是年夜飯,妃嬪們也有幸來陪皇上吃飯。除了皇帝的家室之外,還有六桌陪客,每桌冷熱菜點一共二十四品,比起皇上就少多了。

  年夜飯結(jié)束后,皇上下令把自己吃過的飯甚至連盤子、碗、碟一塊兒都賞給親近的大臣和親王、郡王們。大家一起觀看“慶隆舞”,“慶隆舞”作為最具滿族風(fēng)味的節(jié)目,一直以來都是年宴上的保留節(jié)目。舞蹈的結(jié)局,通常是狩獵者成功獵取動物。

  康熙帝曾作詩描述了在佳節(jié)之時歡聚一堂的情景。詩中寫道:“今夕丹帷宴,聯(lián)翩集懿親。傳柑宜令節(jié),行葦樂芳春。香泛紅螺重,光搖絳蠟新。不須歌湛露,明月足留人!被实奂疫^新年,雖然排場,但是宗旨也和平民百姓一樣,圖的是喜慶和吉祥。

  (摘自《圖說北京三千年》 葛忠雨/著 黃山書社)

編輯:李丹

相關(guān)新聞

圖片

本網(wǎng)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杂多县| 铜鼓县| 于都县| 玉林市| 武安市| 资阳市| 洛浦县| 五大连池市| 安溪县| 屏山县| 萨嘎县| 奉节县| 平乐县| 贵定县| 色达县| 舒城县| 彭水| 绵阳市| 鹤峰县| 大埔区| 禹城市| 邯郸市| 桓台县| 卢氏县| 钦州市| 泾阳县| 贡觉县| 英德市| 敦化市| 宁安市| 小金县| 嫩江县| 永新县| 通州市| 闽清县| 宜昌市| 利辛县| 罗甸县| 武乡县| 桑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