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嚴法師語錄
圣嚴“學問僧”形象深植人心,被文化界喻為穩(wěn)定臺灣人心的力量。(圖片來源:臺灣《聯(lián)合報》)
虛空有盡,我愿無窮盡!
今生做不完的事,
愿在未來的無量生中繼續(xù)推動;
個人無法完成的事,
勸請大家共同推動。
──法鼓山.圣嚴法師(二○○五)
二○○五年底,花了十六年心血擘建的法鼓山終于開山前,圣嚴法師一度傳出病重。但開山大典中,法師在寒風細雨中出現(xiàn)了,法衣飄飄,合掌微笑。原就瘦弱的身子在寬大法袍中,更顯弱不禁風。他走上主禮臺,以“大悲心起”的弘誓與四方信眾立約。
據(jù)臺媒報道,當日的簡介小冊最前頁,印下法師這段話,似乎他早知今世的人間旅程將達終點。
承繼漢傳佛教禪宗臨濟、曹洞二法脈的圣嚴法師,擁有日本立正大學博士學位,致力“人間佛教”,以“心靈環(huán)保”為核心理念,號召追隨者“提升人的品質(zhì)、建設(shè)人間凈土”。
臺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單德興形容他是“集宗教家、教育家、社會運動者、學者、作者等角色于一身”,長期致力佛教的人間化、現(xiàn)代化、學術(shù)化與國際化。
為法師立傳的作家施叔青,也曾在攝氏零下二十度的低溫中,目睹圣嚴法師在紐約郊區(qū)象岡道場主持“話頭禪七”的景況。他讓抽象的“禪”以簡單心法在西方知識分子圈中扎根。
在日漸市俗化、講求神通靈異的臺灣佛教界中,法鼓山的簡樸家風顯得安靜內(nèi)省,不出風頭;當教界好以供養(yǎng)搜集古物、圣物自重之際,圣嚴法師卻寧將獲贈的大陸古佛寺佛頭奉還原寺。以四方供養(yǎng)投入僧伽教育,創(chuàng)辦臺灣第一所獲教育部核可的佛學院。圣嚴法師一介“文化僧、學問僧”的身影更顯高潔。
他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曾獲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他全世界弘法,馬不停蹄,是多次世界宗教會議的佛教代表。為了以現(xiàn)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仍一字一字著書寫作。他所創(chuàng)辦的“中華佛學研究所”,被公認是水準極高的佛學機構(gòu),讓看似鼎盛的佛教有思想的根。
圣嚴法師最為臺灣民眾熟知的身影,是九二一大震之后,一幀他悲憫俯首合十祈禱的身影,“臺灣,加油!”他一句“所有的死難者都是大菩薩”,給人心帶來極大的安慰。
在社會景氣與人心低迷時刻,已罹病的圣嚴法師仍關(guān)心眾生,巨幅“你可以不必自殺”的公益廣告,又挽救了許多絕望的靈魂。
出身江蘇貧農(nóng)之家的圣嚴法師曾自述此生:“我的生命是用來報三寶恩的,只要還有一個地方為了佛法非要我去不可,無論如何我都一定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