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在世博會籌備期間,你對國民在世博會上的表現(xiàn)預(yù)期如何?
吳建民:世博會開始之前,我在全國各地對公眾有很多次講座,講完之后大家提問,你最擔心的是什么,我說我擔心公民的素質(zhì)。我就舉了個例子,2003年秋天,上海舉行上海世博論壇,請各國人士獻計獻策,當時我們住在老錦江飯店,要過馬路去花園飯店參加會議,時任國際展覽局主席的諾蓋斯和名譽主席菲利普森兩人過馬路的時候就緊緊把我拉住,然后感嘆說在中國過馬路要有很大勇氣。這些人都是見多識廣的人,過馬路都這么緊張。我當時希望世博會的時候不要發(fā)生,師傅們見到行人的時候,能不能讓一下,不要往前沖。這次我作為評委在世博園里走的時候,就看到汽車對行人比較客氣了,這個就是一個進步。
南方周末:世博會開園以來,公眾對于游客文明行為的討論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這里面有外界的批評,也有網(wǎng)民的自發(fā)反省。你會給游客的表現(xiàn)打幾分?
吳建民:如果我打分的話,會打80分。我?guī)状稳ナ啦﹫@,最長的一次是7月5日到9日,我是上海世博會國際評委會的委員,一共有9個評委,我是其中之一。這五天時間,我們看了83個展館,在世博園里與公眾接觸,到展館內(nèi)與各國的工作人員接觸,最后我的印象就是剛開園時那些非常不文明的行為,比如亂扔垃圾、不排隊、冒充殘疾人、抽煙、大聲喧嘩大為減少。
上海世博局的負責同志告訴我,5月1日開園之后可以感覺出來公眾的文明素質(zhì)明顯在提高,他們甚至提出來,世博園里的老百姓比世博園外的更文明。上海市的領(lǐng)導也希望以世博會為契機,來推動上海市民乃至中國公民素質(zhì)的提高。
為什么大家對世博園里里的公眾表現(xiàn)十分關(guān)注,網(wǎng)上議論、批評、表揚都有,我想根本上是因為我們國家老百姓十分重視重大的國際事件,這時候全球聚焦,大家對國家形象很關(guān)注,所以對不文明現(xiàn)象的抨擊,是可喜的現(xiàn)象。
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網(wǎng)民的批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是值得贊許的,把那些不文明的行為在網(wǎng)上公之于眾,這反映出來我們國家老百姓的文明意識在上升。
南方周末:園區(qū)的管理和硬件設(shè)置是否有值得提高的地方?
吳建民:從世博園的設(shè)施來看,一開始不是太完善,但是世博局的領(lǐng)導、上海市政府的領(lǐng)導對老百姓的意見十分重視,馬上就辦,所以排隊的地方加上了防曬的頂棚,垃圾桶不夠的馬上增加。所以現(xiàn)在世博園內(nèi)設(shè)施比較完備,管理也比較到位。國際展覽局主席藍峰告訴我,他說上海世博園的廁所比歐洲的公共廁所干凈。世博局的同志介紹,一天就要打掃十幾遍。
南方周末:在你看來,出現(xiàn)種種失禮行為的原因是什么?
吳建民: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國家是一個文明古國,老祖宗很注重禮節(jié)。小時候我們父母教育,見客人的時候不要翹二郎腿,吃飯不能出聲,別人說話不能插話,這是我們小時候的傳統(tǒng)。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我們經(jīng)歷了一段以大老粗為榮的時代,講話帶臟字。1965年,我從團中央回到了外交部,當時我們外交部翻譯室的年輕人很多,都是各個大學的干部在那里,翻譯室的政工干部找我們這些小青年訓話,第一句話給我印象深極了,“我是大老粗!”這是革命時期的傳統(tǒng),以工農(nóng)為本,批判知識分子帶來一個負面結(jié)果,就是以大老粗為榮,以不文明為榮、文明為恥,應(yīng)該說這是一段誤區(qū)。這與中國革命進程有關(guān)系,共和國成立之后,左一個運動,右一個運動,很多運動都是批判知識分子的。改革開放之后,我們走出去看世界,我們發(fā)現(xiàn)發(fā)達國家的人表現(xiàn)得還比較文明,我們相比之下反而有很多不文明,所以我們在提高大家物質(zhì)生活的過程中,提高中國人素質(zhì)的呼聲也在提高,這是中國社會進步的反映。大家開始慢慢說不文明行為“不行”,這個是中國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世博會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使大家聚焦這個問題。我看到這種現(xiàn)象之后,我很高興。
我記得25年前,當時我要到美國去工作,就從北京坐火車到上海見一下岳父岳母,那車是空調(diào)車,不允許抽煙,我上去跟別人講不要抽煙,他們對我理都不理。今天你到首都機場的T3(三號航站樓)去,門口有人抽煙,里面就沒人再抽煙了。
南方周末:你曾經(jīng)在老朋友徐波的書的序里提過,國民表現(xiàn)是展現(xiàn)中國和平崛起的一個窗口。為什么這么說?
吳建民:世界怎么了解中國?我想是通過對人的接觸的印象,如果印象很好,他們就不會覺得中國可怕。這種接觸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比如說外國人接觸到一個禮貌、舉止得體的中國人,就會在他身上看到理性、進步的一面。如果接觸的都是張牙舞爪、性格兇惡的人,這會令人害怕,會增加中國崛起前進的阻力,會給我們發(fā)展帶來很多困難。往往在與中國公眾的接觸上,他覺得這個印象比跟領(lǐng)導人的接觸更真實。有一個外國人剛從北京回來,他說我在你們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覺得中國老百姓蠻開心的,他看不到一種受壓抑的、拉長了臉的形象,那個時候正是他們猛烈批評我們?nèi)藱?quán)狀況的時候。他的觀察,我覺得是有一定深度的。
南方周末:我接觸到一些學者已經(jīng)著手思考世博會的精神遺產(chǎn)是什么的問題。你認為世博會在塑造國民精神的層面上意義何在?我們?nèi)绾问蛊涑蔀槲拿髌鯔C?
吳建民:世博會把世界帶到了中國,中國人更多地了解世界,所謂“精神”,其實是我們?nèi)绾慰创澜绲膯栴},這是中國人需要深入思考的。
我們這個國家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一直受欺負,那時候我們看世界,世界是充滿了敵意的,所以那時候中國很喜歡高唱《國際歌》,“把舊世界打得落花流水”。
世博會上我看了83個展館,印象很深,幾乎每個國家對展館的投入都突破了歷屆世博會的投入,每一個展館都要突出他們同中國的關(guān)系,需要發(fā)展與中國的合作關(guān)系,需要對中國人民友好,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世界的變化。世界還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但今天的世界和1840年的世界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整個世界是一體的。
我們探討文明禮儀的問題,其實是探討發(fā)展方式的問題、與世界如何相處的問題。因為中國人與世界打交道越來越多了,這種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類的前進需要大的事件來推動,世博會的意義不可低估。
所以要說“精神”遺產(chǎn)是什么呢?我說一定要堅持鄧小平的路線,和平發(fā)展的道路,互利共贏的戰(zhàn)略。世博會承載著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使命,上海世博會開完了不能就完了,這個精神要繼續(xù),我們要參與到世界進步的進程里面去,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使世界更好一些。(環(huán)球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