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千禧:以《我的祖國》為主線,真情投入創(chuàng)作兩岸有溫度的小故事
兩人鞠躬,后頭的布幕開始放映,鴻博儒走到鋼琴處,林寶君站在舞臺中央靠后。鴻博儒彈響第一個音,底下老人們跟著吟唱。“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253日 內 比賽場地上(《一條大河波浪寬》劇本節(jié)選)
中國臺灣網北京3月28日訊(記者 常凱特)在林千禧以現(xiàn)實生活中“兩岸婚生子女”為原型及靈感創(chuàng)作的劇本《一條大河波浪寬》中,主人公、兩岸婚生子女林寶君用小提琴演繹了一曲《我的祖國》。
如泣如訴的琴聲直抵心扉,林寶君的演奏讓在場的臺灣外省老兵們感動不已,或許他們的情思,已隨著音符,回到了遠在海峽彼岸的故鄉(xiāng)山川,看到了山河依然無恙。
林千禧于貴州留念。(中國臺灣網 發(fā))
“我也是兩岸婚生子女一份子,以自己和身邊人故事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這個劇本,希望將自己觀察、體會到的現(xiàn)象轉變?yōu)閯?chuàng)作!本妥x于暨南大學中華文化傳承傳播專業(yè)的臺生林千禧說道。
“第一次覺得原來投入情感的寫作,是那么有魅力和有溫度的事情!痹谒墓P下,無數條大河正裹挾著情愫奔騰而來、滔滔不息,奔向民族光明的未來。
“我用一首歌做故事的主線,那首歌是《我的祖國》!
林千禧的名字充滿時代烙印。
“我出生那年,正好是2000年,爸媽給我取名‘千禧’,名字就暴露了我的年紀!
在寶島臺灣學習、生活了6年多后,林千禧隨父母再回到廣東讀高中,輾轉往返于兩岸之間,那些日常中的小故事,伴隨著林千禧成長。
“我本科專業(yè)是編劇,畢設時要創(chuàng)作劇本,評審老師了解到我的身份后,建議我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既有創(chuàng)作沖動,又畏于龐大、復雜的議題,林千禧陷入糾結。
林千禧的本科畢設是劇本《一條大河波浪寬》,講述了兩岸婚生子女林寶君跟隨父母從大陸回到臺灣讀書、生活發(fā)生的諸多故事。圖為林千禧畢設《一條大河波浪寬》的答辯現(xiàn)場。(中國臺灣網 發(fā))
為了讓寫作素材更豐富,林千禧采訪了身邊很多朋友,在聆聽、感受和反思中將大家的故事集納在一起。
“一個虛構人物可能會融合現(xiàn)實中三、四個人的故事。比如社會階層,兩岸婚姻家庭身份認同,二婚財產分配……小人物的故事,才真實!
6萬字,“沉甸甸”的成果,凝聚著林千禧的點點心血。在大量取材于真實生活的前提下,她為作品傾注了很多浪漫主義情懷。
當二人為眷村老人們演奏《我的祖國》時,他們皆淚流滿面。
“我用一首歌作為故事主線,那首歌是《我的祖國》。”
故事的主人公林寶君跟隨父母從大陸回到臺灣讀書,她在小提琴社,結實了在臺灣眷村長大的鴻博儒。
當二人為眷村老人們演奏《我的祖國》時,他們皆淚流滿面。
“對我來說,畢設不只是在簡單講一個故事!绷智ъf,自己會為故事中的人物感動,很多時候是“一邊寫、一邊哭”,“再回看某些片段,會為自己感到欣慰!
“真心去創(chuàng)作,這種感覺,就是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與眾人分享。”
“看到中華文化走出國門,我心中油然而生出自豪感!
作為暨南大學中華文化傳承傳播專業(yè)的首屆研究生,林千禧希望能在實踐中講好中國故事,讓中華文化走得更遠。
林千禧曾到山東參訪孔府、孔廟并參與祭孔大典。圖為林千禧參訪時留念。(中國臺灣網 發(fā))
“其實,在年輕人中,影視劇作品和游戲都是最常見的傳播載體,如果能與中華文化文化完美融合,年輕人的接受度會更高!
“我去年8月底去延安游玩,有幸觀看了劇目《重回延安》。劇中講了小人物為理想,歷盡千辛萬苦,爬雪山、過草地,終于走到延安,最后一幕是紅旗降下來,他伸手去撫摸它。”
“我特別喜歡這一幕,可以激起我心中的情感,即使不了解這段歷史,只要跟著這個人物走進去,會被帶入那種情感的氛圍中!
林千禧于新疆喀什留念。(中國臺灣網 發(fā))
好的作品能激蕩人心,洗滌靈魂。
林千禧說,她有一個小愿望,就是把自己的畢設作品拍出來。
“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作品在講好中國故事,在傳遞中華文化,我從心底感到驕傲和自豪。希望自己記錄身邊真實的小故事,描繪兩岸融合發(fā)展的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