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廈門保生大帝繞境巡安文化節(jié)恢復(fù)舉辦 臺胞嘆“解鄉(xiāng)愁”

2021-05-17 09:4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字號

  中新社廈門5月16日電 (記者 楊伏山)重修開放的廈門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16日恢復(fù)舉辦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大型繞境巡安文化節(jié),來自海峽兩岸的閩南文化專家、民俗藝陣、海內(nèi)外信眾等相聚瑞青宮,共祭保生大帝。

  因?yàn)橐咔橛绊懪c重修,這一民俗盛會停辦了兩年。

  “參加這個活動,看到很多閩臺共有的民俗表演,感覺特別親切,就像回家一樣!痹趶B臺胞管銓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雖然在臺灣看過很多類似表演,但此次別有一番感觸,特別是離家已有段時間,更覺倍解鄉(xiāng)愁。

  保生大帝在臺灣是僅次于媽祖的第二大民間信仰,分靈廟多達(dá)數(shù)百座,有信眾數(shù)百萬人。而福建是保生大帝信仰的發(fā)源地。

  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間的滄江三都瑞青宮,供奉著廈門唯一一尊棕色臉保生大帝。清朝時,不少當(dāng)?shù)孛癖娖筮^海到臺灣,將瑞青宮保生大帝的香火,一并傳到海峽彼岸,瑞青宮從而成為不少臺灣保生大帝宮廟的祖廟。

  海滄區(qū)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瑞青宮管委會董事長林合安告訴記者,在瑞青宮內(nèi),還留有一篇出自清代著名文人呂世宜之手的石刻碑記。呂世宜祖籍金門、成長于廈門,曾在臺灣板橋林家任教二十年,被譽(yù)為臺灣金石學(xué)宗師和“圖書館之父”,這篇碑記是他遺文中唯一一篇涉及保生慈濟(jì)文化的碑記。

  廈門市非遺保護(hù)中心專家組組長陳耕表示,瑞青宮歷史悠久,傳承文化的同時還聯(lián)系著兩岸民眾的情感。

  他說,閩臺文化同根同源,兩岸的民間交流有利于民眾溝通感情、傳承文化,每年的巡安文化節(jié),對臺胞和海外游子來說,就是一種鄉(xiāng)愁,召喚著他們回來尋根謁祖,傳承文化。

  今年的巡安文化節(jié)吸引來自海峽兩岸的26個表演方陣、逾千名信眾參與,蜈蚣閣、竹竿舞、踢火、火鼎公婆等傳統(tǒng)非遺表演,現(xiàn)場比拼,沿路吸引眾多民眾駐足觀賞。

  其中的“踏火”民俗表演,尤具觀賞性。人們抬著保生大帝神像踩上滾燙的炭堆并踢開炭火來回奔跑,腳底安然無恙,令人嘖嘖稱奇。(完)

[責(zé)任編輯:楊永青]
民乐县| 成都市| 庆城县| 宾川县| 三原县| 株洲县| 巴马| 无为县| 万荣县| 永善县| 柳州市| 深泽县| 叶城县| 岢岚县| 西和县| 西峡县| 榆树市| 谷城县| 鄂州市| 浪卡子县| 汝南县| 乐业县| 千阳县| 民丰县| 辰溪县| 靖安县| 铁岭市| 张家界市| 砀山县| 墨竹工卡县| 板桥市| 常熟市| 永嘉县| 奉贤区| 襄汾县| 惠水县| 东宁县| 宜宾县| 潮州市| 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