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垃圾回收,我們該向臺灣學(xué)什么?

2019-07-29 10:1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網(wǎng)
字號

  臺灣民眾將垃圾投入垃圾車內(nèi)。柴逸扉攝

  來自上海的張先生曾向記者講述這樣一段往事:幾年前自己去臺灣旅行,和當?shù)匾晃慌笥鸭s吃飯。結(jié)果這位朋友遲到近1個小時,理由是“先回家扔垃圾!碑敃r他覺得很不可思議。然而,如今上海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后,張先生已然明白那位臺灣朋友的心情!艾F(xiàn)在每天分類干垃圾、濕垃圾就已忙得團團轉(zhuǎn),大家見面討論最多的就是垃圾話題!

  相比大陸,臺灣嚴格的垃圾回收和分類政策已行之有年,且效果不錯。那么,臺灣的垃圾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執(zhí)行的呢?

  燒出來的“垃圾政策”

  “那年我們坐在淡水河邊,看著臺北市的垃圾漂過眼前。遠處吹來一陣濃濃的煙,垃圾山正開著一個焰火慶典……”臺灣歌手羅大佑的這首《超級市民》,諷刺的正是20世紀80年代臺北糟糕的環(huán)境。彼時,臺北市垃圾隨處可見,甚至有市民期望臺風(fēng)把垃圾吹入大海。當?shù)卣奶盥窆ぷ饕蚕喈敓o序,填埋場地也是“一地難求”。

  當時的臺灣,正經(jīng)歷快速的工業(yè)化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造“經(jīng)濟奇跡”。但伴隨而來的則是環(huán)境污染、城市垃圾與日俱增的問題。1984年7月,臺北內(nèi)湖垃圾山發(fā)生大火,燃燒持續(xù)10天以上,成為臺北市民心中的痛點。這一事件后,臺灣從政府到民間開始積極思考垃圾處置問題。

  1987年,臺當局提出“一縣市一焚燒廠”的政策,想要以“焚燒替代掩埋”。但未經(jīng)分類的垃圾焚化效率低,甚至?xí)a(chǎn)生有害物質(zhì),且民眾都不愿意焚化廠建在自家附近。在此起彼伏的抗議中,這一政策阻力重重。

  于是,從20世紀90年代末起,臺灣轉(zhuǎn)換思路,由掩埋、焚化,走向資源回收、源頭減量,建立完整的機制。簡單說,就是實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定時進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并付費處理垃圾。

  “剛開始實行這些政策時,很多市民都不習(xí)慣,紛紛聚集抗議。有的民意代表為了特定選票,也都頻頻發(fā)聲要求停止這項政策!痹谂_北工作、生活數(shù)十年的蘇誠說,大家原本習(xí)慣在小區(qū)門口直接扔垃圾,結(jié)果現(xiàn)在要定點定時才能有垃圾車來,還要強制回收,街頭也沒有垃圾桶,很不方便。但隨著宣傳、推廣的深入,尤其是“從娃娃抓起”的教育,這項政策得以較好實施。據(jù)了解,當時全臺北7萬多名公務(wù)員花了兩三個月時間,每天輪流上門,督導(dǎo)社區(qū)和市民進行垃圾分類。時任臺北市環(huán)保局局長在推廣政策時還多次被人砸雞蛋。

  追垃圾車跑成風(fēng)景

  “剛到臺灣的時候,我在晚上出門散步時看到許多人拿著垃圾袋追著垃圾車跑,感覺很好笑,還專門拍了視頻發(fā)在社交平臺上!迸_灣世新大學(xué)陸生鄭梓儀告訴記者,自己大一時因為在專門提供陸生居住的宿舍生活,所以學(xué)校沒有強制要求大家進行垃圾分類,并且定點放置垃圾桶,大家隨時扔就可以。但大二搬出去住后,鄭梓儀居住的小區(qū)屬一般居民樓,就要自己分類并定時扔垃圾了。

  “之前我還看風(fēng)景,沒想到我現(xiàn)在自己就成了一道風(fēng)景。”鄭梓儀說,由于自己居住的社區(qū)人比較少,所以垃圾車停留時間很短,一般只有2分鐘。一開始自己沒有經(jīng)驗,總是看到垃圾車到的時候才下樓,結(jié)果往往剛到路邊車就開了,得追著車跑才能把垃圾袋丟進車尾的回收框里!拔疫算幸運的,至少沒有因為追垃圾車而摔倒。聽說有的人會摔個‘狗吃屎’,甚至擦破皮。后來我就學(xué)乖了,只要聽到垃圾車的音樂聲響起,我就馬上沖下來站好,等著垃圾車到來。而且網(wǎng)上現(xiàn)在也可以追蹤垃圾車的定位,可以提前掌握丟垃圾的節(jié)奏。”

  由于丟垃圾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臺灣民眾一定會在工作、生活的安排中把扔垃圾的時間安排出來。例如盡量不在垃圾車經(jīng)過家附近的時間點聚會、社交,家里做飯也要趕在這個時間把廚余清干凈。萬一有事要出門,大家通常會拜托鄰居、室友等幫忙丟垃圾。

  “畢竟臺灣天氣炎熱,垃圾留在家過夜容易有異味,也會招來蚊蟲,不衛(wèi)生。相比之下,普通垃圾還好一些,廚余垃圾要過夜真是個問題!奔易「咝鄣耐窳嵴f,面對廚余垃圾來不及丟的情況,臺灣的很多家庭會用專門的密封塑料盒把廚余裝好,放入冰箱冷凍。另外,一些條件不錯、有物業(yè)公司打理的小區(qū)會自己安置垃圾桶,居民只需把垃圾分類后丟入小區(qū)的垃圾桶即可,物業(yè)公司會請專人來收垃圾。這樣的安排方便了住戶的生活。

  另外,去年8月,臺北市政府和回收業(yè)者合作推出了“iTrash智慧垃圾筒”,提供部分街區(qū)24小時的垃圾與資源回收服務(wù),每0.5公斤收取4元(新臺幣,下同),機器會按照垃圾的重量收取費用,讓上班族不再因加班而擔心不能按時丟垃圾的問題。除了一般垃圾,智慧垃圾筒還安置了一臺瓶罐回收設(shè)備。民眾只要放入規(guī)定內(nèi)可回收的塑料瓶或鐵鋁罐,機器就能幫忙回收,投放者只要放入10個塑料瓶或8個鐵罐,就能獲得1元。

  垃圾費需隨袋征收

  眼下對于上海的居民來說,分清楚哪些是干垃圾,哪些是濕垃圾是大家如今生活中最重要的話題。因為如果傻傻分不清楚,輕則要接受社區(qū)干部、環(huán)保督察人員的批評并重新分類,重則接受罰款。那么,臺灣的垃圾分類標準是怎樣的呢?

  按照規(guī)定,臺灣的垃圾分為一般垃圾、資源垃圾和廚余。一般垃圾最容易處理,直接混在一起丟進垃圾專用袋就行。不過,這種垃圾專用袋是有特殊標志的,價格也比普通塑料袋貴。比如普通袋子價格為幾元,而垃圾專用袋根據(jù)大小為1元到40元不等。這就相當于垃圾處理費隨袋征收。

  而廚余垃圾,就要分生廚余和熟廚余。生廚余為未加工的食材,主要可用于制造肥料;熟廚余為飯后的剩菜殘羹,可以用來喂豬。至于資源垃圾,類別更是五花八門,從紙板、塑料瓶、鐵罐到電子產(chǎn)品等。

  走在臺灣街頭,如果你看見的是黃色、響著音樂的大型垃圾車,那么它就是來收裝在專用袋里的一般垃圾。如果看到的是白色的資源回收車,那么車上下來的工作人員就是按分類要求來收取生熟廚余和各類回收資源的。如果不按規(guī)定分類,臺灣民眾或面臨1200元到6000元的罰款。

  盡管這樣的分類很繁瑣,但如今臺灣民眾已然熟悉了這樣的生活方式,臺灣的垃圾產(chǎn)生量也隨之大大下降。就算臺北街頭鮮有垃圾桶(僅限地鐵站、便利店和部分游客多的路段設(shè)有垃圾桶,且明確規(guī)定不能丟生活垃圾),但街面仍然十分干凈。(記者 柴逸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7月27日 第 04 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
湘乡市| 镇雄县| 株洲市| 霍州市| 巴南区| 修武县| 深泽县| 固始县| 蓝田县| 迁安市| 越西县| 定结县| 綦江县| 武鸣县| 渝中区| 大渡口区| 策勒县| 武平县| 西青区| 屯门区| 竹山县| 施秉县| 尚志市| 芒康县| 台南县| 天台县| 潢川县| 大关县| 洛阳市| 大宁县| 宜宾县| 桃源县| 高雄市| 衡水市| 平遥县| 巨野县| 白山市| 蕲春县| 承德市|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