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12月14日電(記者 劉斐)由臺灣《旺報》和廈門《海西晨報》、新浪網(wǎng)共同主辦的2018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14日在臺北揭曉,逾1000萬投票中“望”字以51萬的最高票當選。
臺灣《中國時報》發(fā)行人暨《旺報》社長黃清龍表示,2018年是兩岸關系不平靜、不平凡的一年,剛剛過去的“九合一”選舉體現(xiàn)了臺灣民眾對平靜的渴望、對和平的期待。此時評選出的兩岸年度漢字有特殊意義,反映了兩岸民眾對生活的思考。
臺灣中華文化永續(xù)發(fā)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說,今年入選的漢字詮釋了兩岸民眾的觀察和期待。希望通過年度漢字,給兩岸同胞和兩岸關系帶來更多正能量。
今年的評選由兩岸名人推薦36個字,經(jīng)兩岸超過1000萬網(wǎng)友在新浪網(wǎng)、ZAKER客戶端、臉書等渠道投票,最終“望” “人” “變” “化” “聚” “融” “合” “克”“破” “青”入圍決選投票。
其中,當選漢字“望”由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推薦,表達民眾的盼望與希望;“人”由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推薦,提倡兩岸一家人思維;“變”由北京臺資企業(yè)協(xié)會會長章啟正推薦,訴求改變的期待;“化”由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推薦,希望兩岸化干戈為玉帛;“聚”由全國臺企聯(lián)會長王屏生推薦,期待凝聚共識。
評選結果揭曉后,來自兩岸的書法家揮毫潑墨,現(xiàn)場寫下不同字體、不同風格的“望”字。
《海西晨報》副總編輯陳煒明表示,“望”是一個象形兼會意的字。在甲骨文中,像側身之人立于土堆之上,豎目,瞳子突出,有登高遠看之意。一個“望”字,道出了兩岸的民心,道出了世事變遷中兩岸民眾的共同期望。
陳煒明說,今年恰逢大陸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風雨滄桑,40年胼手砥足,盡管淺淺的海峽并不始終風平浪靜,但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共同繁榮的愿望不可阻擋。“兩岸本是一家人,我們理所應當守望相助、攜手并進。”
臺灣中華黃埔親友聯(lián)誼會常務副會長徐正文表示,漢字代表了中華文化傳統(tǒng),而“兩岸一家親”最重要的就是依靠文化的聯(lián)結,這是無法打破的兩岸血脈相連所在。兩岸同文、同種、同血脈,必將會越走越近、越走越好。
臺灣中華書學會會長張炳煌說,相信通過兩岸年度漢字評選,可讓兩岸民眾高瞻遠矚,以今年為起點展望未來。“望”字凝聚著兩岸共同的期待。
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始于2008年,今年是第11屆。在此前10次評選中,“震”“生”“漲”“微”“平”“進”“轉”“和”“變”“創(chuàng)”等字先后當選。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