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壇這兩天炸了窩,因為鬧出了“共諜”案,而主角竟是臺灣陸委會副主委、最近兩年多與大陸的首席談判代表張顯耀。
事情的原委大體是:陸委會14日宣布張顯耀因為家庭原因而“辭職”,但不久張顯耀上電視,表示自己是“被辭職”,受了長官的“迫害”。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接下來宣布,張顯耀涉嫌多次故意向大陸“泄密”,調查局證實,確已對張顯耀作為“共諜”嫌疑人立案調查。張顯耀又對媒體說,這是“白色恐怖”。
臺灣輿論沸騰了,以綠營的聲音為代表,形成兩個最突出的看法,一是這是國民黨內的“政治斗爭”,“刀刀見血”。二是兩岸以往的談判一方是大陸代表,一方是“被大陸收買了的代表”,臺灣的利益被出賣,所有協(xié)議都應重審。
環(huán)球時報采訪的幾名大陸學者均表示不相信張顯耀是“共諜”,而認為這個危機是馬英九當局內部控制力不足、張顯耀個性強勢以及臺灣政治生態(tài)混亂共同促成的。他們還認為這件事將沉重打擊馬英九團隊的形象,損害兩岸互信。
面對大陸,臺灣社會的自信顯然在不斷流失,后果之一就是變得十分敏感、多疑。臺灣一些人竟會懷疑兩岸服貿協(xié)議讓臺灣“很吃虧”,這與大陸開展對臺經(jīng)濟合作的政治潛臺詞根本對不上號。現(xiàn)在他們的首席談判代表又被疑是“共諜”,這種過山車式的天旋地轉不是正常社會能經(jīng)?吹降那楣(jié)。
張顯耀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生性率直好言,他的做事風格與人們想象的“首席談判代表”有較大差別。出這事以后,有人指出馬英九將他“使錯了地方”。張顯耀反“臺獨”,當初就是兩岸“三通”的積極推動者。沖著張的這些特質,講句玩笑話,大陸即使要在臺灣發(fā)展“共諜”,張也不是個合適人選,他的公開價值要比他進入大陸的“隱蔽戰(zhàn)線”高得多。
大陸文化大革命的時候,看誰都像“境外派來的間諜”,國民黨剛敗退臺灣的時候,也有過那么一段。希望臺灣社會的想象力不要重回兩岸的“諜戰(zhàn)”。
兩岸發(fā)展關系,臺灣的政治穩(wěn)定至關重要。臺灣社會很多人或許沒有意識到,臺灣政治的一些深層無序已經(jīng)相當嚴重。大陸與世界很多經(jīng)濟體談自貿區(qū)或類似協(xié)定,但唯有同臺灣的這一份冒出遭學生抗議并擱置的離奇周折,張顯耀也是第一位被疑遭大陸“策反”的首席談判代表。
張顯耀案給大陸出了個多大的難題!公開指責對他的“共諜”指控,這等于是打臺灣當局的臉。事情已發(fā)展到張顯耀與當局公開攤牌時仍不作聲,會增加臺灣輿論對張顯耀“就是共諜”的想象。
說到底,張顯耀案還應算是臺灣的“內部事務”,大陸方面肯定是不想多說的。我們希望事情能以少損害兩岸關系的方式盡早落幕,由于馬英九當局如有內亂不利兩岸合作,我們也不希望看到這件事在臺灣及馬當局內部搞得天翻地覆!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環(huán)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