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的父母思念兒子時,只能看一看這輛兒子騎過的自制三輪車。
編者按:去年6月4日,巴馬瑤族自治縣9歲男孩楊勝為救兩名溺水同伴,最終體力不支,沉入河底。這名見義勇為小英雄因為家庭條件所限,生前沒拍過一張照片。一年過去,時間慢慢沖淡著親友對孩子容貌的記憶。
照相對許多城里人來說是一種愉悅和享受,但貧困地區(qū)的人們缺少照片卻并非個例。5月14~17日,本報記者在我區(qū)多個鄉(xiāng)鎮(zhèn)采訪時發(fā)現(xiàn),照相對許多貧困山區(qū)的人們來說仍然遙不可及――有的孩子只有到拍畢業(yè)集體照的時候才得到人生第一張照片;有的高壽老人很難有機會留下人生紀念;有的夫妻從來不知道婚紗照是什么樣子……當城里人的照片“隨手可拍”時,一張照片對山里人來說,卻是如此珍貴。
“現(xiàn)在還記得孩子的相貌嗎?”
“還時常想起,能記得一點他的樣子。想到傷心了就索性不想了!闭f完,他沉默,她在一旁抹眼淚。
去年6月4日,陽利高和楊的妮的兒子、巴馬瑤族自治縣甲篆鄉(xiāng)百馬村百合小學二年級學生楊勝為了救兩名溺水的同伴,自己卻沉入了河底。對楊勝家屬的賠付,后來也成為廣西提高對見義勇為人員賠付金后的首例賠付(見本報2011年6月6日10版《營救兩小孩后,9歲小學生不幸溺亡》、2011年10月15日4版《見義勇為犧牲者家屬獲保險賠付25萬元》)。
小英雄楊勝長什么樣?直到工作人員找上門,大家才知道,9歲的他生前沒有留下一張照片。
沒有照片,親人靠什么做念想?近一年來,陽利高和楊的妮只能靠一輛生銹的玩具車回憶兒子。
這輛簡陋的玩具車用幾根鐵管焊接,一些鋼絲編織成座椅。那是楊勝兩歲時,陽利高親手幫他做的。如今,鐵管和鋼絲銹跡斑斑的童車尤在,那個曾經(jīng)騎車玩耍的孩童已永遠離去。
楊勝生前就讀的百合小學教導主任潘再能告訴記者,這邊農村有個風俗,若是36歲以下的人過世,屬于他的東西要馬上處理,所用的東西要都燒掉。
陽利高難過地說,他是上門女婿,楊勝隨母親姓,兒子生前的衣服、物品什么都沒留下。這輛玩具車,因為孩子長大后早已不用,埋沒在樓下堆放的雜物里,忘了處理掉。正因如此,如今它成為父母思念兒子時的唯一寄托。
“要是能有張照片也是個念想。誰也沒有想到孩子這么早就離世,不然怎么都要為孩子照張相留個紀念。”母親楊的妮又抹起了眼淚。
百合小學校長楊躍告訴記者,當?shù)丶揖齿^好的孩子會拍有照片。在縣城照相館拍照,8元錢可以得兩張,但大部分學生卻沒有這個條件,甚至沒有照相的概念。每年6月底,學校一般會安排為畢業(yè)班學生拍集體照。前幾年是去縣城請照相館的師傅過來,現(xiàn)在不少老師有了能拍照的手機甚至數(shù)碼相機,就會幫學生拍照,存在電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