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正在全國調(diào)研是否更改高考時間,但是目前尚無結論出來,這項工作還在進行中。今年高考時間恰逢周一,由此帶來了大城市交通擁堵和家長接送考生的不便。為此,有人建議將高考時間調(diào)到6月的第一個周末進行。
想到了美國的大選日。我們知道,美國大選日是“11月第一個星期一后的星期二”。為什么是11月?因為11月糧食已經(jīng)收獲、儲存、銷售完畢,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大選。為什么不能晚于11月下旬呢?因為11月下旬后,就會迎來雨雪天氣,人們就不愿意出門投票了。為什么是星期二,而不是星期一呢?因為當時很多人到投票站投票需要1天的路程,而星期天是到教堂做禮拜的日子,因此國會盤算著選民可以在星期一出門,星期二到達。為什么不直接規(guī)定是11月的星期二呢?因為美國的地方法院大多在每月1日開庭審案,如果星期二趕在11月1日,那么就會沖突,而“11月第一個星期一后的星期二”就避免了這個沖突。由此,美國大選日一般都會落在11月的2日到8日之間。
為方便參與、減少成本,美國大選日的制度設計想到了農(nóng)忙、天氣、路程、禮拜,甚至是法院開庭日等,并為之讓路,而不是因為自己的重要就讓人們的其他社會活動必然做出無謂的犧牲。這讓我們看到了制度的細膩。這告訴我們,任何制度,目的再崇高、出發(fā)點再好,都應當以最小的社會成本、最方便的人性化設計為前提;這告訴我們,有時候不是人們不配合一件事情,而是配合這一事件的成本太高;不是某一個事情本身不好,而是圍繞這一事件的制度設計不好。
當全社會都在為高考作犧牲的時候,高考也應當為其他社會活動考慮。而將高考日設定在周末,就是這種相互考慮的結果,也是制度細膩的體現(xiàn)。(作者系知名時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