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反割臺殉國義軍統(tǒng)領吳湯興、徐驤祖籍廣東蕉嶺

2015年06月27日 16:23:44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中國臺灣網6月27日北京訊(記者 李寧)日前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創(chuàng)院院長徐博東和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退休教授黃志平聯(lián)合撰文稱,臺灣反割臺壯烈殉國的義軍統(tǒng)領吳湯興、徐驤祖籍都在廣東蕉嶺。

  全文如下:

  丘逢甲乙未在臺抗日事敗內渡大陸后,曾作《答臺中友人》詩四首,抒發(fā)胸中的郁悶與悲憤。其中有“湛身難訴遺民苦,殉義誰彰故部賢?”的詩句,并在句后夾注:“謂部下吳、徐、姜、丘諸將領”。 (見《丘逢甲集》第247頁,岳麓書社,2001年)

  據(jù)筆者查考,夾注中“吳”指吳湯興(1860—1895),“徐”指徐驤(1858—1895),“姜”指姜紹祖(1875—1895),“丘”指丘國霖(?—1895)。他們四人皆為丘逢甲義軍的得力部將,在湖口之戰(zhàn)、新竹保衛(wèi)戰(zhàn)、彰化八卦山之戰(zhàn)、曾文溪之戰(zhàn)中英勇作戰(zhàn),先后壯烈犧牲。其中,吳湯興、徐驤是丘部義軍中堅持抗戰(zhàn)最久、犧牲至為壯烈的代表人物。丘逢甲內渡大陸后,獲悉諸部將在臺殉難,曾具文呈報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請給予撫恤表彰。不料張之洞卻置若罔聞,不予理睬。丘逢甲極為悲憤,故有“殉義誰彰故部賢?”之詩句。

  有資料顯示,四人中,姜紹祖大陸的祖籍為廣東惠州客屬。但長期以來,吳湯興、徐驤、丘國霖三人的大陸祖籍在哪里?我們卻不得而知,難以認定。

  近年來,我們在撰寫《臺灣抗日英烈——羅福星傳》搜集資料時赫然發(fā)現(xiàn):原來,乙未反割臺斗爭中壯烈殉國的著名義軍統(tǒng)領吳湯興、徐驤,他們倆人的祖籍也和丘逢甲一樣,都是廣東蕉嶺(舊稱“鎮(zhèn)平”)。

  一、有關吳湯興的史料:

  陳漢光著《臺灣抗日史》(1948年初版,臺灣海峽學術出版社,2000年再版)。該書附有許多當年的原始文獻和電文、圖片、實物照片等,“引述數(shù)據(jù)具體、確實,對各家記述有所考證”,是研究近代臺灣的重要史料。書中第132頁—133頁《吳湯興》一節(jié)有如下記載:

  吳湯興字紹文,苗栗銅鑼灣人(系籍梅縣蕉嶺高惠鄉(xiāng)),父湯四(號悅來),避太平軍亂來臺入贅吳氏,生四子湯興為長,未久悅來返原籍;其母努力經商,供湯興讀書費用。湯興性頗聰慧,有卓見,孜孜于學,弱冠小試,即進秀才。……乙未年,聞和約有割臺之議,湯興滿懷憤慨,由故舊丘逢甲引見唐景崧,得義民統(tǒng)領關防;歸后大會鄉(xiāng)人,鄉(xiāng)人聽其言,無不悅從,各出器械糧食,應募成軍!詈髴(zhàn)于八卦山陣亡。其妻聞知自縊,未絕而蘇,終不食以死殉,年僅二十六。遺三子:曰海坤、海榮、海山。

  文中所說的“梅縣蕉嶺高惠鄉(xiāng)”,是“梅州蕉嶺高思鄉(xiāng)”之誤。由這則史料可知,吳湯興的大陸祖籍,是現(xiàn)今“梅州市蕉嶺縣高思鄉(xiāng)”。其父本姓湯,赴臺后入贅吳姓人家,生有四個兒子,湯興為其長子。起名“吳湯興”,顯然有祈禱吳、湯兩家日后“興旺發(fā)達”之意。梅州地區(qū)客家民俗,上門女婿可保有原姓,但與其妻生育的子女則要隨母姓。蕉嶺高思鄉(xiāng)的湯姓人家,至今仍口耳相傳,說當年有湯姓族人在臺追隨丘逢甲參與抗日,事敗殉國。此事時過百年,高思湯氏族譜中已無從查考,但陳漢光所著《臺灣抗日史》中有關“吳湯興”的記載,卻恰好印證了這一傳聞。

  二、有關徐驤的史料:

  1983年由苗栗“鎮(zhèn)平徐氏渡臺祖俊彩公裔”編印的《東興上四大房族譜》中,對徐驤的大陸祖籍有頗為詳細的記載。

  其一,據(jù)該“族譜”第61頁—62頁《俊彩公遷臺紀要》一文中記載:

  吾渡臺祖俊彩公,廣東鎮(zhèn)平縣興福鄉(xiāng)谷倉下人士,鎮(zhèn)平徐氏開基始祖探元公(應為“探玄公”——引者)裔十三世孫,十二世常環(huán)公之三男,生于前清乾隆初年,為人樸實忠厚,剛直勤勞,自少頗有進取心。及長聞知臺灣為新開樂土,創(chuàng)基立業(yè)這好地方,乃與同鄉(xiāng)吳姓人士(按即吳有浩等人),商議渡臺開創(chuàng)基業(yè)。旋即于乾隆三十年初(1765年),攜妻帶子,離鄉(xiāng)背井,從汕頭乘帆船,冒風險涉鯨濤,橫渡臺灣海峽,同年三月初到達臺灣鹿港登陸!爸联氉淤n桂長大成人,父子同心協(xié)力,克服一切困難,慘淡經營十余年,漸漸有了成就,……賜桂公生四子,長萬勛,……道光初期,萬勛公納貲捐得例貢生,倡起斯文,……三子信祥公之嗣子來昭公(即徐驤)于光緒中期,十八歲舉秀才,是光緒乙未年,割臺時舉世聞名之抗日英雄。

  其二,在該“族譜”第63頁《驤公抗日事跡》一文中又載:

  徐驤:譜名來昭,字云賢,俗稱徐昂是也。祖籍廣東鎮(zhèn)平縣福興鄉(xiāng)谷長下(應為“興福鄉(xiāng)谷倉下”——引者),鎮(zhèn)平徐氏始祖探元公(應為“探玄公”——引者)裔十七世孫。也就是十三世渡臺祖,頭份東興莊開拓先賢俊彩公之玄孫。……

  該文特別注明:“本文取材自頭份鎮(zhèn)志”。

  上引兩則史料證明,徐驤祖籍為現(xiàn)今“廣東省蕉嶺縣興福鄉(xiāng)谷倉下”。是為蕉嶺徐氏開基祖探玄公第十七世裔孫(很巧,本文作者之一的徐博東,乃探玄公第二十一世裔孫)。

  近日,筆者專程到谷倉下探訪,年過九五的抗戰(zhàn)老兵徐志超老先生高興地告訴筆者,他2002年去臺灣苗栗頭份會親訪友,受到熱情接待,他見到十三世俊彩公渡臺后繁衍的眾多宗親,彼此格外欣慰。徐志超把臺灣宗親編印的苗栗《東興上四大房族譜》帶回家鄉(xiāng),經過逐一認真比對,確認族譜記載無誤,符合史實。從此,兩岸宗親的往來更為頻密。由此,足證海峽兩岸同胞血濃于水,休戚與共,命運相連。

  為此我們鄭重建議:《蕉嶺縣志》日后修訂時,應將抗日英烈吳湯興、徐驤納入縣志;蕉嶺湯、徐兩姓,也應將吳湯興、徐驤分別納入各自族譜,以弘揚先輩的愛國精神,教育子孫后代永志不忘。蕉嶺“抗日三英杰”(丘逢甲、羅福星、謝晉元),也應擴展為“抗日五英杰”(丘逢甲、吳湯興、徐驤、羅福星、謝晉元)。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兖州市| 昌吉市| 衡山县| 辽中县| 哈尔滨市| 沈阳市| 启东市| 乐山市| 清水河县| 民勤县| 湘潭县| 谢通门县| 河南省| 会泽县| 麻阳| 留坝县| 仲巴县| 米林县| 民乐县| 利津县| 钦州市| 密云县| 襄樊市| 阜新| 日土县| 开原市| 锡林郭勒盟| 枝江市| 沅陵县| 宣威市| 浪卡子县| 彭州市| 泗洪县| 牙克石市| 邢台市| 沂水县| 丁青县| 林口县| 罗城|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