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軍事迷的需求,臺灣市售軍事雜志大幅增加,男性為主要的閱讀族群。圖為民眾在書店里翻閱雜志。(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臺灣網(wǎng)6月15日消息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出版業(yè)目前遭遇“大寒冬”,雜志期刊經營困難,有的甚至停刊關門,但軍事武器雜志卻反其道而行,從早期只有《尖端科技》、《全球防衛(wèi)》兩本,暴增到近10種,成為出版異數(shù)。
目前臺灣坊間軍事類雜志,除了上述兩家20年以上老字號外,還多出《漢和防務》、《兵器戰(zhàn)術圖解》、《亞太防務》、《戰(zhàn)斗王》、《軍事連線》、《天生射手》、《突擊》、《戰(zhàn)場》等刊物。
走到書店一看,在軍武雜志區(qū)常?梢钥吹接腥笋v足翻閱,多數(shù)是男性。從事廣告工作的32歲陳武漢表示,“可能是因為男生大都當過兵,對這方面議題多少有些興趣!
不過,軍武雜志市場并不如表面上這么風光,業(yè)者都很清楚市場胃納量根本沒這么大,百家爭鳴的情況并不正常,特別是現(xiàn)在景氣差,很多人只看不買。
老牌的《尖端科技》雜志社長畢源廷表示,會出來辦軍事雜志的人,大多是憑著一股熱忱,但臺灣市場不夠大,賣紙本雜志事實上并沒有利潤可言,只能不斷貼錢。
“知兵堂”出版社的《突擊》和《戰(zhàn)場》兩本雜志,以介紹戰(zhàn)史為主,由于只需負擔作者稿費和印刷費,不像其他介紹現(xiàn)代軍武的雜志,還需額外負擔海外版權費用,因此成本較低,但營收也只能打平狀況。
市場不夠大,無法從中獲利,為何仍有人愿意投入?從《全球防衛(wèi)》離開之后自創(chuàng)《亞太防務》雜志的鄭繼文指出,因為覺得老雜志做得不好,想要改變目前格局。
鄭繼文說,他以最精簡人力運作,一年后發(fā)現(xiàn),一間雜志社只需兩個人,再結合兩岸資源還是可為。
業(yè)者都有憂患意識,自認這個局面不會維持太久,紛紛區(qū)隔產品,加強競爭力,否則未來一定收攤。
如《尖端科技》目前主要收入是靠賣軍事電子資料庫,對象有各級圖書館及學校,另外也有個人購買,用這方面的收入來彌補紙本雜志的虧損。
《漢和防務》專門介紹在臺灣較冷門的俄系軍武!稇(zhàn)斗王》、《天生射手》走漆彈生存游戲路線。《突擊》、《戰(zhàn)場》則以戰(zhàn)史為主,就是怕和其他雜志同質性太高而遭取代。。ㄔ迄i)
[ 責任編輯:田云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