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 跳脫秋生腕底香
作者:吳川淮(陜西省藝術(shù)研究院副研究員)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fēng)說到今!边@是曹雪芹寫的一首《詠菊》的詩,借菊抒懷,表達了自己的孤傲不俗之氣。
菊花圖扇(中國畫) 惲壽平
詠菊和畫菊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詠、繪畫的永恒主題。托物明志,借菊寫心,菊花在他們的筆下,是一叢叢的生靈,也是文人自我精神的寫照。
《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卷四十八》對菊花的名稱就有十種:“一名治蘚,一名日精,一名節(jié)花,一名傅公,一名周盈,一名延年,一名更生,一名陰成,一名朱嬴,一名帝女花!痹诠湃说奈墨I里最早的“菊”字的寫法并不同,而是“蘜”“鞠”!抖Y記·月令》說:“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薄稜栄拧め尣荨罚骸疤^,治蘠也。”晉郭璞注:“今之秋華菊!薄冻鯇W(xué)記·卷二七》引晉周處《風(fēng)土記》曰:“日精、治蘠,皆菊之花莖別名也!彼侮懙琛钝拧吩疲骸熬,本作蘜,從鞠。蘜,窮也!逼溲灾星镏,各類花卉已開盡,而菊花是一年四季所開的最后之花。
歷代文人所看重的是菊的“凌霜之志”,而自古迄今文人在繪畫中所要表現(xiàn)的就是菊花的這種意態(tài)與精神。對于菊花所賦予的精神意蘊也是不同的,儒家所崇尚的君子之德,道家所推崇的隱逸之風(fēng),普通人所追求的健康長壽,都是借菊花之態(tài)而抒自我之追求。菊花一旦畫在紙面上,就有了不同的意趣,它已經(jīng)不是普通的花卉,而是君子之花、隱逸之花、長壽之花。
菊香(中國畫) 喬宜男
最早賦予菊花精神者,古代有三個重要的人物:屈原、陶淵明、鐘會。屈原借菊花寄托理想,體現(xiàn)菊花純潔與高古。《楚辭》:“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斌w現(xiàn)自己潔身自好、不隨流俗的品德節(jié)操。陶淵明對于菊花,有一種復(fù)雜的心態(tài),一方面與屈原共同的是把菊花比作為一種“君子”,與自己的精神相契,在《和郭主簿》詩中贊美菊:“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睔v代所畫陶淵明,都離不開菊花相伴。同時,陶淵明歸隱之后的田園生活也是以菊相伴,種菊、賞菊、詠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與人同,人以菊在,高潔淡泊、孤傲隱逸。三國的鐘會,在羅貫中筆下是一個武將,但他其實是一個文人,他的《菊花賦》對菊花所賦予的精神描述應(yīng)該最為全面:“故夫菊有五美焉:圓花高懸,準(zhǔn)天極也;純黃不雜,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勁直也;流中輕體,神仙食也!薄拔迕馈敝,除了對君子隱逸養(yǎng)生提及之外,更增加了“準(zhǔn)天極也,純黃不雜”的王者之氣。而到了周敦頤《愛蓮說》之所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則僅僅只說了菊花精神的一個方面,菊花與蓮花,同為古人審美情境中的“君子之花”。
菊竹立幅(中國畫) 方薰
正因為在中國文化中菊花很早就被賦予了濃濃的文化之氣,畫菊也成為一種傳統(tǒng),延續(xù)了千年以上。唐宋時期,黃荃、趙昌、徐熙、滕昌佑、朱紹宗等名家也都是畫菊高手,但都以工筆見勝,《宣和畫譜》記載,黃筌《寒菊蜀禽圖》,畫得十分精美。宋末元初的鄭思肖,以善畫蘭花著稱,其父號“菊山”,鄭思肖自號“菊山后人”,承其父志。他畫蘭亦畫菊,曾有詩:“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成為古代詠菊中的名篇。元代趙彝齋、李昭、柯九思、王若木、蘇明遠、盛雪蓬、朱樗仙諸逸士也是畫菊高手。元代之后,文人畫家多以寫意取代唐宋所沿襲的工筆,另開新局,明代畫菊是以吳門畫派的陳淳和王榖祥為代表,陳淳《菊石圖》和王榖祥《翠竹黃花圖》都以菊為題材。徐渭,以大寫意畫菊擅長,干濕濃淡,出神入化,既把菊花的冷峻突傲,獨立自善的情態(tài)表現(xiàn)生動,又把菊花自身的和野逸之氣表現(xiàn)得透徹淋漓。清初惲壽平以“色暈水染”之法畫菊花,兼工帶寫,打破多年傳統(tǒng),自然而神態(tài)微妙。清季以來石濤、朱耷、任伯年、奚岡、惲壽平、鄭板橋、趙之謙、蒲華、虛谷、高鳳翰、徐玟、鄒一桂,以及“揚州八怪”的羅聘、李方膺、李鱓、邊壽民、金農(nóng)等在畫菊的一項上都各擅勝場,皆占一格,其后,吳昌碩金石筆法,齊白石溫潤蘊藉,潘天壽空間構(gòu)圖,李苦禪濃筆帶染,林風(fēng)眠中西融合,婁師白恬淡雅致。此外,還有陳師曾、張大千、王一亭、諸樂三、吳茀之、馮超然、符鐵年、汪慎生、陳之佛等近代名家,都各得其法。當(dāng)代花鳥畫創(chuàng)作也是突飛猛進,沉浸傳統(tǒng)而出新意,新氣象新意象迭出,如吳悅石、張立辰、郭石夫、喬宜男等。
墨花九段圖(局部)(中國畫) 徐渭
對菊花畫法的總結(jié),傳統(tǒng)中最為全面的是《芥子園畫譜》,集當(dāng)時名畫家沈心友、王概、王蓍、王臬之經(jīng)驗,但以現(xiàn)代眼光來看,他們總結(jié)的甚為精彩,但在表現(xiàn)上并沒有達到當(dāng)代花鳥畫的表現(xiàn)的程度與境界。菊花作為草本花卉,有標(biāo)準(zhǔn)菊、盆栽菊、懸崖菊、金錢菊等,顏色有白、綠、黃、紅、紫等,其形態(tài)有球形,有盤形,花頭有平頂長瓣花、高頂攢瓣花,有含蕊、將放、初放、全放、殘放等幾個花期;ò暧屑獍、團瓣、折瓣、細(xì)瓣、卷瓣,形態(tài)有正面、側(cè)面、背面、上仰、下俯等。畫家畫菊,無論工筆還是寫意,都要在有力、有神、有筆、有墨中表現(xiàn)其神態(tài)。書法的中鋒用筆,畫面的透視關(guān)系,都是表現(xiàn)菊花精神意蘊的關(guān)鍵,寄性情于有無虛實之間,將不同時段、不同形態(tài)的菊花賦予一種生命蓬勃的意境之中。唐代張彥遠論吳道子畫:“意在筆先,畫盡意在,雖筆不周而意周也!泵鞔咤フf:“士林中能作隸家畫品,全在用神氣生動為法,不求物趣,以得天趣為高!鼻宕鷲翂燮秸f:“今人用心在有筆墨處,古人用心在無筆墨處,倘能于筆墨不到處觀古人用心,庶幾擬議神明,進乎技已。”這些古人對于繪畫筆墨的論述,依然是畫菊包括一切花鳥畫之準(zhǔn)則與經(jīng)驗。古人認(rèn)為,一個藝術(shù)家要具備才、膽、識、力,但對于事物的認(rèn)識上,要具備理、事、情三方面的把握權(quán)衡,“合而為作者之文章”(葉燮《原詩》)。對于畫菊之道來說,也有其獨到的道理。
王原祁藝菊圖像卷(中國畫) 禹之鼎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詩)!皦m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詩)。古人在眾多的花卉中選擇了梅、蘭、竹、菊四種作為“花之君子”,而菊花又以其特殊的形態(tài),成為文人詩歌繪畫中吟詠和描述的對象。“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本栈ㄊ腔,但它更給予了人們的情懷寄托,文學(xué)家與畫家要去共同構(gòu)筑一幅精神的圖畫。
《紅樓夢》中薛寶釵這個文學(xué)人物也作了一首《畫菊》詩:“詩余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淡濃神會風(fēng)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莫認(rèn)東籬閑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陽!边@本身也是曹雪芹的詩,說薛寶釵詩后戲筆畫菊,乃乘一時之逸興不經(jīng)意所作,“潑墨”“攢花”都是畫菊畫法的經(jīng)典詞匯。
中國人對菊花的欣賞,也有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詩人對菊花的激情詠懷,文人對菊花的靜默描述,畫家對菊花的生動描繪,都呈現(xiàn)了中國人對美的深深追求。美感是人的心理能量與文化因素互為因果的關(guān)系,興之所至,物我兩忘,心我化一,情鑄其間,審美在長時間延宕,在空間中緩沖,審美成為了不含欲望或者較少欲望的一種快感的過程,在靜默的觀賞之中體味著“此在”的豐盈與虛淡,這就是東方審美特有的心態(tài),也是由古及今以菊花為主題所帶來的不同的文化現(xiàn)象的歸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