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洋志愿者”眼中的社區(qū)防疫
新華社天津4月17日電(記者王井懷 宋瑞)志愿者是疫情防控一線的一道風景,其中不乏外國人的身影,58歲的納米便是其中一位。
疫情發(fā)生后,加拿大人納米看到社區(qū)工作人員每天站崗、測體溫、檢查出入證,便主動戴上紅袖箍,投身抗疫一線。
定居中國10多年的納米是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泰達國際學校的一名足球教練,妻子在當?shù)匾凰鶉H學校當老師,兩個孩子隨他們一同住在泰達街。
春節(jié)期間納米一家人去東南亞旅行時,中國國內疫情情況日益嚴峻,返程機票很難買,遠在加拿大的哥哥勸納米回加拿大。“我的家在中國,我更喜歡生活在那里!奔{米費了些周折,終于如愿返回中國。
回到社區(qū)后,納米主動向社區(qū)工作人員申報行程,一家人居家隔離了14天。此后,納米出門會主動掃健康碼!叭绻l(fā)燒了,防疫人員可以查我的手機,知道去了哪些地方,這對防控疫情非常必要!奔{米一邊說一邊給記者看手機上的二維碼。
“我在中國生活了多年,了解中國的文化習慣!奔{米嚴肅地說,“尊重這個國家,就要尊重這里的防疫規(guī)定。而且,事實證明這些防疫措施十分有效。”
正是在這段時間,納米了解到基層防疫人員的辛苦,他決定申請成為一名志愿者。當?shù)胤酪咧驹刚哧犖榈陌l(fā)起人趙明介紹說,泰達街有300多名外籍人士,志愿者與他們交流時容易有語言、文化障礙。“有了納米,就方便多了!
從3月7日起,納米在居住的芳林社區(qū)濱海新城小區(qū)正式上崗。每天值班一個多小時,為進出小區(qū)的人測量體溫、檢查出入證,一個多月來幾乎沒有中斷。
外國面孔吸引了更多社區(qū)居民參加志愿活動。截至目前,這支志愿者隊伍已有51人,累計執(zhí)勤60天,230余班次。
“為什么要當志愿者,你不怕接觸到病毒?”不少外國朋友對此不理解。
納米回答:“這是教育孩子的好機會,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知道防控疫情的重要!
“西方有句諺語: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當你到了羅馬,就要像羅馬人一樣做事),中國也說‘入鄉(xiāng)隨俗’!奔{米直率地說,外國人需要遵守這里的規(guī)定。
“其實,我的工作微不足道,但通過媒體喚起更多外國人與中國人齊心協(xié)力抗疫,就是值得的。”納米這樣看待防疫志愿者的價值,“我會一直干下去,直到疫情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