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5處

2019-07-08 09:5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5處

  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 董碧水)當地時間7月6日10時42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5處。

  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太湖流域一個早期區(qū)域性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遺產構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復雜的外圍水利工程和分等級同時期的墓地(含祭壇)等。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體系的玉器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為其內涵及價值提供了有力佐證。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于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以稻作農業(yè)為經濟支撐,并存在社會分化和統(tǒng)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qū)域性國家形態(tài),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杰出貢獻;此外,城址的格局與功能性分區(qū),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臺地上的居住遺址分布特征,都高度體現了該遺產的突出價值。

  良渚古城遺址為中國以及該地區(qū)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的文化認同、社會政治組織以及社會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無可替代的證據。同時揭示了從小規(guī)模新石器時代社會向具有等級制度、禮儀制度和玉器制作工藝的大型綜合政治單元的過渡,代表了中國在5000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遺址真實地展現了新石器時代長江下游稻作文明的發(fā)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遺址作為新石器時期早期區(qū)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遺產真實性和完整性要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于6月30日至7月10日在阿塞拜疆首都、世界遺產地巴庫召開。共有來自135個國家的近2500名代表出席,阿塞拜疆文化部長阿布法斯·加拉耶夫擔任會議主席。會議共審議各國世界遺產提名35項,其中文化遺產28項、自然遺產2項、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5項。此前,我國世界自然遺產提名項目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經會議審議,已順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責任編輯:張曉靜]
抚顺县| 开阳县| 绥滨县| 东城区| 巴东县| 凤台县| 华亭县| 黎平县| 克什克腾旗| 如东县| 永济市| 明溪县| 涟源市| 勃利县| 鄂尔多斯市| 英山县| 青神县| 虹口区| 新营市| 开封县| 崇信县| 西峡县| 治多县| 当雄县| 海晏县| 龙海市| 嘉定区| 富蕴县| 大洼县| 赣州市| 含山县| 普兰县| 道孚县| 长泰县| 郴州市| 揭东县| 岳阳市| 慈溪市| 富宁县|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