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大國工匠之動物標本剝制師(1/ 20)

2016年06月23日 16:32:37  來源:中國網(wǎng)
字號:    

  2016年4月的一天,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動物剝制實驗室內(nèi),標本剝制師姜牧里和徒弟陳志宏正在緊張地忙碌著。他們正在制作動物標本。實驗室里沒有高端、精準的儀器,桌子上擺放的,只是鑷子、刀子、剪子、縫合線還有調(diào)色板和上色筆等一些傳統(tǒng)的工具。而這看似簡單的工具,卻是一門對手藝要求極高的工作。

  姜牧里手拿上色筆,正在給一只金絲猴標本的面部上色。這是標本制作工藝中的一道必要程序,在他的手下,金絲猴仿佛又“復(fù)活”了。

  姜牧里今年54歲,標本剝制師。1979年參加工作,當年他是接父親班參加工作的。父親是解放初國內(nèi)第一代的生物標本的科研人員。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生物系。4歲時就跟跟父親野外考察,在父親身上潛移默化的學到了不少東西。

  剛參加工作時,姜牧里負責動物標本制作,動物野外考察;標本庫房保管以及景觀制作等工作。1982年,他參加了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xié)會舉辦的多期標本制作學習班。期間,從師國內(nèi)幾位動物標本剝制專家。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技術(shù)和理論。

  每一個動物標本的制作,都要經(jīng)過采、剝、泡、曬、磨、填、縫、潤等10幾道工序才能完成。再小的一件標本,制作之前都要有一張畫在紙上的標本草圖。這就要求標本剝制師對動物的軀體結(jié)構(gòu),生活習性;形態(tài)造型等要非常熟悉和了解。

  1985年從事技術(shù)工作之初,姜牧里在制作動物標本時經(jīng)常受傷。由于日常工作時使用的是三棱手術(shù)縫合針,在縫合動物皮張時,經(jīng)常被針劃破。有時傷口不小心帶進了防腐劑,皮膚和肌肉就會腐蝕潰爛。處理不干凈,傷口就難以愈合。受傷后疼痛難忍。2008年制作大象標本的過程中,由于象皮過重,用力過猛,導(dǎo)致他右手中指的韌帶被拉斷,F(xiàn)在姜牧里的右手上還留有明顯的疤痕。

  姜牧里說:“用手工作者為勞工,手腦并用者為藝匠;手腦心合用者為藝術(shù)家!痹煨退囆g(shù)應(yīng)傳神而不是寫實。干標本剝制這一行必須熱愛動物,經(jīng)常去野外觀察,拍攝,記錄;讀大量的書。每做一個動物標本,都要給這個動物造型編一個符合它生活習性的小故事。動物形態(tài)要賦予其思想,這樣動物的靈性才能表現(xiàn)出來。標本才能鮮活,傳神。

  姜牧里說,多年對動物的觀察,加上自己對動物的理解,使自己的思維能夠完全融入到動物的形態(tài)之中。也就是說,能夠達到人和動物合一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奇妙的境界,換句話說好像有些“走火入魔”。

  幾年來,姜牧里帶領(lǐng)著幾個徒弟先后制作了東北虎,金絲猴、金雕、丹頂鶴等動物標本100余件。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或仰天咆哮,或憨態(tài)可掬,各個栩栩如生。動物標本能讓人們更好地觀察它們,而這在動物園和野生環(huán)境中是無法做到的。

  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延,自然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或遭受破壞,野生動物加速滅亡。把死亡的瀕危動物,用科學的方法制作成標本進行保存,以備展開深入的科學研究,也是保護野生動物的一種主要方式之一。

  姜牧里說,標本剝制這一行,易學難精。它是一項需要付出時間和耐心的工作,目前國內(nèi)學這行的年輕人并不多。由于動物的種類不同,形態(tài)的不同,所以每做一件標本都是一次嶄新的挑戰(zhàn)。標本剝制工作并不枯燥,而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文/攝 白石)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guān)內(nèi)容
朝阳区| 胶南市| 泸定县| 河南省| 武宣县| 嵊州市| 宜兰县| 石台县| 成都市| 潢川县| 柯坪县| 恭城| 文山县| 斗六市| 和静县| 龙山县| 高尔夫| 永年县| 太湖县| 通州区| 张家口市| 普兰店市| 五大连池市| 延长县| 巫山县| 大洼县| 湘西| 盖州市| 高雄县| 运城市| 诏安县| 上饶县| 潍坊市| 日喀则市| 阳朔县| 临沭县| 会宁县| 富平县| 莎车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