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媒體披露國家科技大獎“最神秘”得主(圖)

2016年01月11日 11:38:59  來源:中科大新創(chuàng)公益基金會網(wǎng)站
字號: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小衛(wèi)星創(chuàng)新院主任相里斌接受習近平頒獎的照片出現(xiàn)在新華社的圖片報道中。

  習近平與李克強身后無疑是最重要的獲獎者。相里斌(859)與潘建偉分別站在了習李身后。

  相里斌在人民大會堂頒獎現(xiàn)場的照片在微信被人爆出。

  原標題:相里斌:最神秘的特等獎

  2016年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進行。潘之隊摘取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新聞刷屏了。但是當天還有最神秘的一位獲獎者——相里斌,他從習近平手中接過獎狀,合影在習的正后方,獲獎名單卻沒有他。

  據(jù)多位人士向中國科大新創(chuàng)校友基金會證實:相里斌(中國科大859校友)作為第一完成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由于某些原因,獲獎信息未公布。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潘建偉作為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成為當天唯一發(fā)言的獲獎者。潘建偉團隊獲得該獎,對于中國科大有著歷史性意義——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校史上第一次以獨立、第一完成人的身份摘取國家自然科學最高獎。此前的2013年,陳仙輝與趙忠賢(中國科大59級校友)并列第一獲得該獎。僅中國科學院承認這種并列,在國家層面無并列第一完成人之說。也即在國家層面,只承認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趙忠賢先生是第一完成人。有趣的是2016年,物理所網(wǎng)站出現(xiàn)公示:趙忠賢申報國家最高科技獎。一旦成功,他又將創(chuàng)造歷史——中國科大尚無一名畢業(yè)生榮獲最高科技獎。

  誰是相里斌?

  相里斌,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0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密機械與儀器系,獲學士學位,1995年畢業(yè)于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學專業(yè),獲博士學位,同年進西北大學物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

  曾任西安光機所所長,中科院高技術局局長,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長,陜西省科學院院長。

  曾任中科院光電研究院院長,“863”領域專家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密機械與儀器系主任,F(xiàn)任上海微小衛(wèi)星工程中心主任。

  中國科大人批發(fā)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6年1月8日進行的中國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中,中國科大與校友迎來開門紅——信息科學組,吳楓、李厚強等人申報的“圖像非均勻計算理論與方法”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唯一完成單位);惡性腫瘤轉移的調控機制及靶向治療的應用基礎研究獲得二等獎(第二完成人王均與第四完成人姚雪彪來自中國科大)。

  校友領銜將摘取四項二等獎:,自正則化極限理論和斯坦因方法(第一完成人香港科技大學邵啟滿,8801博校友)、鐵基超導體電子結構的光電子能譜研究(第一完成人復旦大學封東來是904校友)、石墨烯的電分析化學和生物分析化學研究(第一完成人清華大學李景虹是863校友)、生物分子識別的分析化學基礎研究(第一完成人長春應化所楊秀榮,633校友)可望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校友參與的項目更多:低維氧化鋅材料的載流子調控與功能化研究(第二完成人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申德振,782校友)、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對高溫超導機理相關科學問題的研究第五完成人許祖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5802)、智能聚合物復合材料的主動變形機理與力學行為(第四完成人杜善義為5907校友)獲得二等獎。

  以上總計,摘取自然科學二等獎的44個項目中,中國科大教授或校友領銜5項;領銜或參與者9項。

  中科大新聞網(wǎng):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召開我校再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1月8日上午,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大會并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獎。我校共有4項成果獲獎,其中“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這是繼2013年鐵基高溫超導研究成果之后,我校再次獲此殊榮。此外,我校成果今年還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我校潘建偉院士與同事彭承志、陳宇翱、陸朝陽、陳增兵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長期開展量子力學基本問題實驗研究,系統(tǒng)地發(fā)展了多光子糾纏和干涉技術并應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多個研究方向,引領和推動了多光子糾纏及干涉量度學的發(fā)展,取得了廣域量子通信和光學量子信息處理的系統(tǒng)性關鍵突破。包括:發(fā)展高亮度高純度糾纏光源、獨立光子干涉和單光子濾波等關鍵技術,以最強烈的方式揭示量子非定域性與愛因斯坦定域實在論之間的矛盾;率先實現(xiàn)五、六、八光子糾纏,一直保持糾纏光子數(shù)的世界紀錄;在此基礎上首次實現(xiàn)大數(shù)分解算法、拓撲量子糾錯、任意子量子模擬等方案;發(fā)展誘騙態(tài)量子密鑰分發(fā)、測量器件無關的量子密鑰分發(fā)技術,克服量子通信中光源和探測器不完美帶來的兩大安全隱患,使得安全的量子通信網(wǎng)絡成為可能;從理論上提出并實驗實現(xiàn)基于冷原子量子存儲的穩(wěn)定的量子中繼基本單元;光量子傳輸突破大氣層等效厚度,克服星地通道損耗,率先實現(xiàn)百公里量級的糾纏分發(fā)和量子隱形傳態(tài),驗證了星地量子通信的可行性。這些成果的取得,使得量子信息已成為我國在國際上極具特色的優(yōu)勢研究領域,尤其是量子通信已經(jīng)成為我國為數(shù)不多的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尖端技術,也為“京滬干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干網(wǎng)工程、“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國家重大任務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鑒于在“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方面的突出貢獻,該研究團隊被授予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我校吳楓教授、李厚強教授研究組圍繞圖像非均勻計算理論和方法開展了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工作,闡明了圖像在信號、特征、語義等空間具有不同形式的非均勻性,揭示了刻畫時空相關各向異性的計算關系,發(fā)現(xiàn)了適應感知差異性的計算機理,提出了適合非線性多模態(tài)語義相似性的計算模型,為提高圖像計算能力、帶動計算機圖像處理學科發(fā)展,開辟了非均勻計算新途徑。相關研究成果已轉化為實際產(chǎn)品推進產(chǎn)業(yè)升級。鑒于在“圖像非均勻計算理論與方法”方面的突出貢獻,該研究團隊被授予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此外,我校王均教授、姚雪彪教授與中山大學合作者完成的“惡性腫瘤轉移的調控機制及靶向治療的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自然科學二等獎;馬宏昊教授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合作者完成的專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據(jù)悉,自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以來,國務院共授予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8項,我校已有2項成果獲此殊榮。

[責任編輯:張曉靜]

新平| 古丈县| 蓝田县| 岚皋县| 三亚市| 双辽市| 绵阳市| 大埔区| 宿州市| 平泉县| 霸州市| 水富县| 正蓝旗| 柘城县| 格尔木市| 襄樊市| 泾川县| 建昌县| 平乐县| 镶黄旗| 固原市| 大邑县| 仙桃市| 望奎县| 林州市| 和顺县| 新安县| 商南县| 三原县| 万全县| 海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华安县| 垦利县| 呼伦贝尔市| 军事| 德清县| 乡城县| 巴中市| 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