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香港欲捐四川1億未獲立法會通過 少數(shù)人抵制

2013年04月30日 14:06 來源:人民網(wǎng)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原標題:少數(shù)港人抵制賑災捐款 他們的理由站得住腳嗎

  近日,少數(shù)港人以“內地善款缺乏監(jiān)督”為由,在四川雅安地震災民亟待援手之時,發(fā)起所謂“抗捐運動”。24日,香港特區(qū)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就特首梁振英建議撥出1億港元,注入賑災基金捐助給四川省政府舉行撥款賑災特別會議,但經過兩小時辯論,該次會議由于議員對于捐助意見分歧較大而流產。此事在香港引起巨大反響。特區(qū)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28日表示,希望立法會盡快通過賑災基金撥款,以援助四川雅安地震受災群眾。

  有人為拒絕捐款找理由

  與汶川地震時全港上下一心賑災相比,這次卻多了些許波折。近日,香港少數(shù)人擔心特區(qū)政府“慷港人之慨”,善款卻被挪用。甚至有網(wǎng)民發(fā)起“一毫子(一毫子即10分錢,是香港最小貨幣單位)都不捐”運動。一些反對派團體也對撥款態(tài)度有所保留,理由是“難以保證捐款全部到達受災民眾手中”。還有個別議員提出修訂案,建議把1億港元撥款全數(shù)交予非政府組織及志愿機構,或者購買物資直接援助災區(qū)民眾。

  少數(shù)反對捐款的人還稱,“內地現(xiàn)在有錢了,港人不需要捐了”。香港輿論認為,受捐對象是否有錢不應是捐款的必要條件,2011年日本大地震,香港也曾捐款,日本很有錢,為何那時不提出異議?

  香港《文匯報》26日發(fā)表評論文章,將此事上升到政治高度,認為反對派以內地善款缺乏監(jiān)督為由,在地震災民亟待援手之時發(fā)起所謂“抗捐運動”,其實是一個站不住腳的借口,其本質是要將賑災政治化,其實質是“反國教”的延續(xù)。

  不要讓懷疑阻礙賑災款  有人看重所謂公開透明、監(jiān)管制衡的制度建設,有人更在乎“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香港社會的多元性就體現(xiàn)在這里。香港《南華早報》發(fā)表社論認為,“不要讓懷疑阻礙抗震援助”,立法會議員應該采取更嚴格的措施對抗濫用善款行為,而不是拒絕捐贈。如果政府的撥款申請被否決,則會“發(fā)出香港拒絕對災區(qū)伸出援手的錯誤信號”。

  林鄭月娥也曬出自己的親身體會。汶川大地震后,她看到四川在和香港的援建合作過程中,建立了對制度的重視,也明白了“香港制度的嚴謹性和公開問責性”。有媒體觀察到,特區(qū)政府四川重建組提交給立法會的報告,條分縷析,可謂“每一分錢用到哪里都看得見”。

  香港資深媒體人梅斯也站出來表示,莫因少數(shù)港人抵制捐款而寒心。有媒體宣稱(汶川地震后)“援建工程一半不合格”。這其實是2011年6月香港某報的一篇報道,內地媒體曾以《香港援建四川竣工項目全合格“六成不合格”系誤讀》來澄清。特區(qū)政府四川重建組負責人也認為,那是不實報道,“以偏概全,無視工程的整體質量和相關整改措施,誤導公眾”。

  延遲捐款失去賑災本義

  林鄭月娥28日在一個電臺節(jié)目中說,救災如救火,如因為審議程序延遲通過撥款,會失去原先賑災的意義。港人過去對內地同胞每次受災都感同身受,希望以人道立場伸出援手,幫助災區(qū)民眾,這次特區(qū)政府的做法也與過去一樣。

  有媒體評論說,香港近期圍繞蘆山地震出現(xiàn)的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是想給兩地民眾間本已因奶粉、雙非孕婦等問題而高漲的對立情緒再火上澆油。所以,面對“一毫子都不捐”,無需憤怒,無需寒心,謹記血濃于水,相信香港同胞的辨別能力,不上這些人的當就是了。

  香港民建聯(lián)立法會議員譚耀宗、李慧瓊、蔣麗蕓、陳克勤等人,近日在灣仔捐款之余,更幫忙籌款。對于市民關注賑災款項的使用和監(jiān)督問題,譚耀宗認為,內地有關部門必須加強賑災款項的監(jiān)察和管理,提高賑災款運用的透明度,確保善款能用得其所,香港民建聯(lián)也會做好跟進和監(jiān)督工作。

  不過譚耀宗說,即使有個別事件做得不好,監(jiān)管及捐款是兩件事,兩者都需要做,希望市民不要因而卻步。

  截至26日,香港社會各界通過中聯(lián)辦向地震災區(qū)捐款累計總額逾1.5億港元,已到賬7350余萬港元;捐贈奶粉1萬罐。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艷艷 ]

: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wǎng)版權所有

    卢湾区| 江油市| 兴山县| 嘉善县| 武夷山市| 桦南县| 兴山县| 新晃| 都昌县| 克拉玛依市| 三亚市| 贺州市| 南汇区| 镇远县| 鄂尔多斯市| 宁海县| 驻马店市| 斗六市| 监利县| 曲松县| 安宁市| 思南县| 鹤庆县| 深水埗区| 定日县| 宜城市| 孟村| 宝坻区| 株洲县| 桑日县| 遵义县| 米林县| 花莲市| 定兴县| 新乐市| 郁南县| 敦煌市| 千阳县| 南雄市| 连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