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交通大隊曾針對含酒精食品、飲品進(jìn)行實測,結(jié)果姜母鴨及維士比酒測值較高。來源:臺灣《聯(lián)合報》
許多人冬天會吃姜母鴨進(jìn)補。臺灣《聯(lián)合報》資料照片
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冷氣團(tuán)即將到來,臺灣很多人在冬天會吃姜母鴨進(jìn)補,每年這時節(jié),就會出現(xiàn)“姜母鴨酒駕族”,民眾吃下含米酒的姜母鴨,以為不算喝酒,被警方攔下喊冤“我沒喝酒”,警察苦笑,不管是姜母鴨或麻油雞,只要含有酒精達(dá)一定濃度,經(jīng)酒測吐氣達(dá)0.15就要開罰,超過0.25就要依公共危險罪送辦。
臺北市大同警分局重慶北路派出所本月5日凌晨1點,在重慶北路上實施酒駕攔檢,警方先攔下一名開車經(jīng)過路檢點的駱姓男子,隱約察覺到酒氣,他很有自信地說“我只吃姜母鴨!”但測出的酒測值達(dá)0.46,警察忍不住說“真的沒喝酒嗎?這酒測值很高!瘪樞漳凶訄猿值卣f“我跟朋友聚餐,有喝很多姜母鴨的湯,但真的沒喝酒!”
警方一查他沒酒駕前科,為人態(tài)度忠厚,也主動表明吃了姜母鴨,直覺他并未說謊,但因酒測值超過0.25,仍得依公共危險罪嫌移送,讓駱十分無奈。
11月至今,全省的一審法院至少判決50件以上公共危險的案件,這些案件都是“姜母鴨惹的禍”,吃了姜母鴨雖然沒肇事,判處易科罰金,但酒駕者仍要面對最高9萬元(新臺幣,下同)的行政罰鍰。
警方說,無法遏止這現(xiàn)象,目前只能積極倡導(dǎo)“吃姜母鴨、燒酒雞別開車”,“越冷這種人越多!”
前年冬天,一名陳姓男子在臺北市健康路吃姜母鴨,開車回家時,轉(zhuǎn)彎撞上直行的摩托車女騎士,造成女騎士胸壁挫傷、左手尺骨骨折,身上也多處擦傷,即便陳向法官喊冤只吃姜母鴨,但陳姓男子體內(nèi)的酒精濃度未退,法院仍依公共危險和過失傷害等罪判決7個月徒刑,還得賠女騎士14萬元。
警方說,依現(xiàn)行法令,若開車或騎車肇事,只要有酒精反應(yīng),就須依公共危險罪嫌送辦,而市面上的姜母鴨幾乎都含酒,酒測極易超標(biāo),民眾千萬注意吃補后別開車。
[責(zé)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