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未到,臺灣報紙已經(jīng)刊出買粽子的長隊從地下排到地上的照片,傳遞“好粽子要早下手”的信息,也表現(xiàn)出臺灣人對粽子的一片衷情——可謂是地不分南北、人不論貧富。
因為,粽子在臺灣的涵意早已不只是祭奠屈原。每逢端午,學生們進入備考期,“包粽”諧音“包中”,有學子的家庭不敢忽視;端午的祭祀內涵已延伸至家庭,粽子便成了亡故親人牌位前必備的供品;如果家有喪事,當年便不能包粽,粽子要由主婦娘家供給,此民俗關系到婆家娘家的關系,也馬虎不得……粽子雖小,關系很大,在臺灣各地都受到重視。
封街包粽子
本周,高雄市三鳳中街封街包粽子,有200多個家庭積極參與,因為集體采購、一起動手能省不少錢。三鳳中街管委會人員向前來采訪的媒體介紹,今年包粽子的食材普遍漲價,比如香菇、花生、糯米、栗子、蝦米等,有的漲了近一倍,不少主婦開始望粽生畏。為了幫助大家漲價也過好端午,所以想出這么個省錢的主意。
沒想到這樣包粽子不僅“抗?jié)q”,還激發(fā)了不少創(chuàng)意,有人包了韓國泡菜粽,還有人包了咖喱口味的泰國粽,也有人現(xiàn)場現(xiàn)學現(xiàn)包,包粽子成了社區(qū)鄰里間的嘉年華。
臺灣粽子最大的亮點就是創(chuàng)意,百分粽中有兩顆蛋黃,寓意金榜題名100分,排骨酥粽將排骨炸酥去骨入粽,野姜花粽以野姜花的球根做餡,還有香腸粽、麻油雞粽、素鹵粽、剝皮辣椒粽、奶酪臘味粽、五谷水果粽,五味俱全,創(chuàng)意十足。
創(chuàng)意加上精工細做成就了臺灣各地數(shù)不清的“名粽”,大到一個市小到一個菜場都有粽子名品,令人津津樂道。臺灣也不斷舉辦粽子比賽,勝出者便成為新一輪“名粽”。今年,臺灣某大電視臺舉辦“天下第一粽”網(wǎng)絡投票活動,現(xiàn)已進入決賽。據(jù)透露,有30年歷史的干貝粽和某大飯店的特色粽正在激烈爭奪“天下第一”。
南粽和北粽
“你喜歡南粽還是北粽?”這是端午期間人們常聊的一個話題。臺灣雖然不大,但南部和北部的分界很鮮明,南北的政治立場、生活習俗、性格特點都有差異,粽子也分成南派北派。其實無論南北,都是肉粽,以糯米裹起肉、花生、香菇、蝦米、魷魚等,但北部粽是把餡料炒熟后再包,南部粽是生料入粽煮熟。
南粽北粽,各有所好。但在健康飲食的風氣下,有人認為水煮的南粽比北粽熱量低一些。今年粽子剛上市,各地衛(wèi)生局就開始提醒市民粽子雖好,卻是高鹽高熱量食品,一個肉粽的熱量在400卡到500卡,相當于一個盒飯。
吃粽子要算熱量的時候,臺灣的鹼粽就走紅了。鹼粽像大陸北方的白粽子,大多不包餡,只講究糯米本身的黏軟香甜。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有人在鹼粽中添加有害的硼砂,令鹼粽蒙塵。臺灣的客家人以龍眼木灰等制作“灰水”包鹼粽,兼顧口感與健康。
近幾年臺灣流行的是冰粽,銷售量已超過傳統(tǒng)粽子。冰粽是西式甜點與粽子的結合,外皮為糯米粉或低熱量的葛根粉,內包當季鮮果、紅豆、芋泥甚至咖啡,體量小,需冷蔵,在暑熱初臨又注重健康飲食的臺灣大受歡迎,便利店和星巴克都會在端午節(jié)推出冰粽。
粽子經(jīng)濟
臺灣人的銷售工夫在粽子上可見一斑。粽子本不是大批采購的食品,但是端午前兩個月,廠家就會聯(lián)系各大公司行號,推銷粽子節(jié)禮。他們會根據(jù)客戶的要求為其私人定制,包括要什么餡料,哪種料軟一點、哪種料多一點都會聽從客戶的要求。這樣的服務推動了批量采購。幾顆粽子,價值不高,但市場上買不到,用于溝通和員工及客戶的感情惠而不費。
市場上的粽子攤也經(jīng)營有術,他們不是攤一堆粽子了事,而是邊賣邊包,右手掛著粽葉,左手吊著成串的粽子,雙手左右忙乎,粽葉的香氣飄散四周,就算路過也要停下來買一串。有名的粽攤你還不能看到即買,因為有人預定了,等你預訂老板有可能不收單了,他忙不過來了,這其中大有短缺銷售的意味。
端午前后一個月,粽子大戰(zhàn)在菜場、便利店、超市、網(wǎng)絡上展開,各有高招。今年臺灣某大超市舉辦“看見臺灣名粽”活動,羅列臺灣各地80款粽子,不由你不買;菜場上的粽子攤沒有這樣的大手筆,但宣稱漲價不加價,粽子仍維持去年原價,也吸引不少主婦掏錢;便利店鎖定都市上班族和小家庭,主打健康新潮概念。精心制作加上推銷有術,臺灣的粽子經(jīng)濟風生水起。(記者 陳曉星)
[責任編輯:朱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