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十年“拉皮”改頭換面 臺北老街借“艋舺”起航

2016年03月11日 11:27:21  來源:
字號:    

圖為剝皮寮老街入口。

  今年9月,臺北剝皮寮老街修復開放一周年,“翻開老相簿——剝皮寮影像記憶展”正在此熱鬧舉行。一年來,這里吸引了數(shù)十萬人次參觀,短時間內(nèi)已經(jīng)成為臺北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這個時下臺灣年輕人必去的老街,在《艋舺》這部電影的“加持”下,成為臺灣觀光業(yè)和電影業(yè)相得益彰的典范。

  今年臺灣的電影市場上,《艋舺》是一朵奇葩。它是臺灣本土電影史上首日票房最高的電影;它僅花6天時間票房破億(新臺幣,下同),破億速度為臺灣本土電影之冠。這部電影的主要拍攝地,就在艋舺剝皮寮。一條老街,一部電影,成就了一個通過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進行“城市營銷”的成功案例。

  剝皮寮:

  十年“拉皮”改頭換面

  臺北萬華區(qū),是個有太多傳奇的地方。這個新舊并存的區(qū)域,擁有最新潮前衛(wèi)的西門町,也有百年歷史的古剎龍山寺。過去許多人不知道,萬華區(qū)還有個神秘三角地帶的小角落,叫做“剝皮寮”,因為《艋舺》的開拍,“剝皮寮”終于在交錯的時空中被喚醒過來。

  位于臺北市老松國小校園南側的剝皮寮,在萬華區(qū)廣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圍之街廓,據(jù)地方耆老所言,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nèi)淦ざ妹?/P>

  “一府二鹿三艋舺”是臺灣民眾熟知的古諺,用以形容清代臺灣三大繁華的港口城市,艋舺剝皮寮正是其中之一。該街道約成形于19世紀50年代的清治時期,當時曾是商業(yè)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致洋樓房屋,而自清朝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fā)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長約數(shù)百米的街道于1945年之后,列為老松國小的校地預定地且不能增建改建,因此意外被完整保留。

  1996年,臺灣導演侯孝賢的《戀戀風塵》就在剝皮寮“太陽制本所”取景,詩意鏡頭、寫意風格,侯孝賢驚鴻一瞥地留住剝皮寮一景,也留住臺北城的戰(zhàn)后景況。

  而后,臺灣地方文史人士積極呼吁政府保護剝皮寮老街。2003年8月,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成立剝皮寮古跡保存再利用的經(jīng)營團隊——臺北市鄉(xiāng)土教育中心。2004年,該街東段部分整修成歷史街道區(qū),2009年,緊鄰該國小的西段部分,完成修復。

  2009年9月,剝皮寮老街歷經(jīng)10年的整修,終于落成,正式開放供游客參觀。這條橫跨清代、日據(jù)、民國三個時代的老街,混合了不同時期的建筑風格,成為一條足以代表艋舺市街歷史特色的老街。

  而這條斥資3.4億整復的老街,改頭換面后的第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借給電影《艋舺》進行長達半年的拍攝工作。

  《艋舺》:

  用時尚包裝鄉(xiāng)土文化

  “這不只是一個關于過去的懷舊故事,同時也是一個充滿現(xiàn)代感、新鮮創(chuàng)意與流行元素的新電影!薄遏慌{》的導演鈕承澤說,他是用創(chuàng)造力將上世紀80年代的流行元素以最時尚的方式重新包裝,再奉獻給觀眾一個新的“臺灣鄉(xiāng)土文化”。

  《艋舺》里的“臺灣鄉(xiāng)土文化”,并不是簡單的對80年代的復制,鈕承澤說他想要的感覺是“復古但摩登,生猛而華麗”,“我不要重現(xiàn)80年代的艋舺,我是要構筑80年代的艋舺,以服裝來說,喇叭褲和黃襯衫是80年代的代表,我要那個年代的元素,但是我要求在細節(jié)上要有現(xiàn)代感,場景方面也不純粹是仿照那時候的建筑,我會參考但是不是完全仿效!

  “美術是這部影片最大的挑戰(zhàn),如何還原成80年代的感覺,但又不能顯得俗氣是特別困難的!薄遏慌{》監(jiān)制李烈回憶起當初為了打造最重要的場景——寶斗里,就花了10萬來消毒、搬運堆積如山的垃圾,“劇組跟商家們溝通,換了他們的招牌,更在剝皮寮中重新打造一條完整街坊,完全仿造當年,光造景就花了700萬!比绱舜笫止P,就是要讓看電影的人跌入時光隧道中,重回80年代的艋舺。

  “電影的本質(zhì)是要與觀眾互動,故事淺顯易懂,富有娛樂性,帶點感動、啟發(fā)就好了!崩盍抑毖耘_灣不缺影視人才,可是大家都喜歡將電影偉大化、小眾化、藝術化,反而看輕臺灣市場的潛質(zhì)。

  郝龍斌:

  記得要找我扮演市長

  《艋舺》的成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而“人和”這項因素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官方部門的大力支持,這使得制作方拍攝資源變得豐富。

  前年一部“無心插柳”的臺灣電影《海角七號》,以超乎預期的5億票房,帶動主要拍攝地恒春成為臺灣熱門觀光景點,其附加價值難以估計。而電影《艋舺》,一開始就企圖借由拍攝地萬華獨特的人文氛圍,制造城市營銷話題,除拉抬影片本身的傳奇性與在地連結,也希冀借由《艋舺》一片,幫重新修復完成的剝皮寮做一次完美的影像營銷。

  《艋舺》一片獲得臺北市電影委員會的大力協(xié)拍,除資金補助外,臺北市政府部門就有18個單位協(xié)助拍片,90%的場景都在剝皮寮。拍攝結束后,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斥資400萬將已搭建完成的拍攝場景予以保留與強化,以實際行動鼓勵本土電影“在地拍攝”,并推動萬華地區(qū)的觀光產(chǎn)業(yè)。

  “《艋舺》不但成功營銷臺北,并帶動都市許多區(qū)域活化與商機。”臺北市長郝龍斌對《艋舺》的成功表示極大的肯定,“如果有需要,市長辦公室包括我自己都可以外借,可惜到現(xiàn)在還沒有接到通告,各地的導演有興趣可以到臺北來拍片,但記得要找我扮演市長!(杜 榕 姚小敏)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陳佳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周看點
贵阳市| 通榆县| 封开县| 宁城县| 三河市| 综艺| 行唐县| 海安县| 平阴县| 徐汇区| 高密市| 台安县| 壶关县| 咸阳市| 新巴尔虎右旗| 鄂州市| 武山县| 横山县| 阿拉善右旗| 青海省| 娱乐| 伊吾县| 乌苏市| 富平县| 信阳市| 治县。| 徐汇区| 兖州市| 虞城县| 芦山县| 隆回县| 灵宝市| 泾源县| 达尔| 延庆县| 海淀区| 蓝田县| 天气| 库尔勒市| 长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