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服貿學生占領“立法院”,到反核四民眾游擊式的街頭運動,臺灣的政治與社會沖突愈演愈烈。盡管抗爭群眾表現得理直氣壯,自認為造反有理,但觀察他們使用的手段,不僅已難以自圓其說,更戕害了臺灣民主。
臺灣民主尚未臻于成熟與穩(wěn)定,眼下卻已出現“倒退!钡膰烂C問題。值得正視的是,臺灣民主倒退并非肇因于主政者對公共權力的限縮與對人民權利的鉗制;相反地,卻是公民在獲得高度民主之后,反而假借民主之名以行侵凌民主之事實。
從“不讓你開會”,到“強迫你開會”,采取占據“立法院”或對“立委”進行包圍威脅的方式,以達成自己的訴求,無論如何,都是赤裸裸的“反民主”行為。這種做法,對持不同意見的人毫無尊重,也踐踏了臺灣民主體制已經建立的法制及代議政治。
不論服貿、核四或其它議題,都是民主社會應該公開討論且允許有不同意見的公共議題。遇上歧見嚴重時要如何折衷,可經由“立法院”代議的辯論、角力、表決等方式解決,或者透過更直接的“公民投票”決定。但最近街頭的抗爭者,卻企圖剝奪這些議題的討論空間,用群眾上街的方式來凌壓反對者的意見,甚至要求他人必須表態(tài)選邊,許多人連“不表達意見”的自由都失去。這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民主逆流”了,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持續(xù)發(fā)酵、放大,后果不堪想象。
面對公民不服從運動,蔡英文說,要以憐憫心保護、容忍抗爭群眾。但是,當她被問到了如果民進黨當政會怎么做,她說,要看社會容忍到什么程度。講白了,就是民進黨有可能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這其實正是臺灣當前最大的危機。臺灣透過民主的競賽規(guī)則,選出一個代表多數民意的“政府”與“立法院”,在野的政黨不愿接受這個結果,于是藉由議事抵制與群眾運動來推翻這個多數,甚至破壞這個競賽規(guī)則,還美其名曰“公民不服從”,再進一步宣稱只有他們才能代表人民,依他們的意才叫民主。他們明明摧毀了體制,卻還大剌剌宣稱是在挽救體制。
總之,過于頻繁的街頭活動,尤其是缺乏積極訴求、只是一味以制造騷亂為目的的示威,對于解決臺灣目前的停滯及尋求未來的出路,其實都難有什么實質幫助。過去兩年,民進黨內轉型呼吁強烈,如今轉型未見進展,學運及林義雄卻已再度擎起“臺獨”大旗。這可能使民進黨的轉型工程就此“封存”,“最后一里”也被迫不得不走上“回頭路”。對于矢志2016年重返執(zhí)政的民進黨及蔡英文來說,這是一個不可承受的大逆流。(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 潘錫堂 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 責任編輯:高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