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全代會幾個備受矚目的議程,諸如中生代聯署提案的 “臺海人權決議文”、建請舉辦“中國政策辯論會”、建請召開黨的改造會議等,都在表決“公職候選人提名辦法”維持“全民調”之后,倉促結束。中執(zhí)委洪智坤痛批這是“只在乎被提名,不在乎當選與否的本末倒置”,其實意在言外,指的是當家的“公職派”只要被提名,幾乎就能在復數席次(一個選區(qū)可以當選2席以上)的選舉中篤定當選,所以不在乎民進黨能否擴大支持者的群體,能否在單一席次的選舉中贏得勝利、重返執(zhí)政。
這次全代會因為沒有選舉,且提案內容豐富,原本令各界期待能針對提案進行大開大闔的辯論與交鋒,沒想到最后所有的會議時間和發(fā)言,全都集中在公職候選人提名辦法,最后由“公職派”主張的“全民調”方案輕松過關。為什么“公職派”會支持 “全民調”?首先要澄清這里所謂的“公職”,乃專指“直轄市”、縣市議員,也就是復數席次的公職,單一席次的“立委”和“直轄市長”、縣市首長則不受此提名辦法影響,而是由中執(zhí)會另定辦法征召。
復數席次的選舉,由于不必獲得過半數的支持即可當選,容易產生極端化的效果,只要候選人特色鮮明,能夠吸引特定族群的選票,就能順利當選,所以深綠、深藍的言論和小丑耍寶的行為層出不窮。更重要的是每個選區(qū)中藍、綠支持者的基本盤大致穩(wěn)定,每個選區(qū)藍、綠分別可以當選幾席,在選前就能八九不離十地估算出來。因此,“公職派”占有現任優(yōu)勢,知名度絕對高于非現任的新人。除非該新人原本就是媒體寵兒,或者可以花大錢爭取媒體曝光,否則新人再怎么勤勤懇懇地召募黨員、經營基層,也難以抗衡在全面性民調之中,與現任公職在知名度上的優(yōu)勢。
因為藍、綠基本盤大致穩(wěn)定,現任公職又具有知名度上的優(yōu)勢,若再加上提名席次上的 “保守提名”——— 即依據本黨現有席次或現有席次加1席的方式提名,那么只要取得兩大黨的提名,幾乎等于篤定當選。如此一來,“公職派”只要確保提名方式對自己有利,現任者可以安全分食既有的基本盤就好,民進黨如何擴大支持群眾的基礎?如何爭取過半數選民的認同?但這都不是“公職派”最重視的問題,甚至有可能擔心民進黨的聲勢太好,黨提名的席次若隨之增加,反而擾亂了原本分配均衡的既得利益結構。
每一個改革總是要挑戰(zhàn)既得利益的結構,無關乎個人的品格高尚與否。這一次全代會,只不過特別凸顯了民進黨內部這一層既得利益的結構罷了。
[ 責任編輯:周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