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雕飾的容顏變得模糊,沉淀的歷史卻是越發(fā)清晰。距離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竟已過去了80年!
80載,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仍如電光火石鞭打于身,這是我民族的錐心之痛,雖然很想抹去這道慘絕人寰的傷疤,但歷史不可否認。
歷史警醒我們,要用強軍筑起民族的堡壘。作為曾經(jīng)飽受蹂躪的民族,用慘痛的教訓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強軍才能興邦”的真理,對強國強軍是有著深切的渴望。習總書記提出的“強軍夢”到今日的“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讓我們感受到了強軍帶來的安全感,也讓世界看到了我們能與一切侵略勢力抗衡的實力,這無疑是對民族的最大保障,更是“登高望遠,居安思!钡呢熑涡摹
歷史警醒我們,要用寬闊的胸懷維護世界和平。想起南京大屠殺的場景,毛骨悚然、悲憤交加,也更加證明了恪守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性。親身目睹南京大屠殺的德國人約翰.拉貝曾說“可以寬恕,但不能忘卻。”不能忘卻,不是仇恨,而是銘記。仇恨只會產(chǎn)生更大的仇恨,只會讓受害者徒增更大的痛苦,這不是我們“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的,尊重他國、不搞擴張、持久和平、包容乃大才是我們的初心。
歷史警醒我們,要用堅持不懈的奮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慘案的發(fā)生,無疑是國弱民窮的誘因,只有創(chuàng)造過輝煌的國家才懂得偉大復興的真正含義,這是歷史與時代融合,是筑起民族之墻的“強粘劑”。黨的十九大是對過去成果的肯定,對未來期許的展望,讓實現(xiàn)偉大夢想在歷史使命的驅(qū)動、時代精神的召喚下走得更加緊迫。
習總書記說:“我們看得見多遠的過去,就能見得見多遠的未來,對于一個人,失去記憶等于迷失自我,責任和使命便成空白;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旦喪失歷史的共同記憶,現(xiàn)實和未來就沒了依憑!彼裕覀冎挥姓曔@段歷史,才能面向更好的未來。
只有記得住過去,才會有看得見的未來。歷史的容顏漸漸模糊消逝,幸存者的聲音越來越少,中華兒女更應擔當起歷史的責任。銘記慘痛的教訓,不負復興的使命,我們的民族才能永遠堅如磐石,中華兒女當痛定思痛,爭分奪秒謀復興。ㄖ袊_灣網(wǎng)網(wǎng)友:畫屏)
(本文為網(wǎng)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