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我獲獎后發(fā)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今后的歲月里,我將繼續(xù)講我的故事。”北京時間昨日凌晨,2012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中國作家莫言面對著200多名中外聽眾,作了題為《講故事的人》的演講。(12月9日 《南方都市報》)
在這場演講中,莫言用坦誠質(zhì)樸的語文,回憶了生命中刻骨銘心的往事。
在演講中,莫言提到了讓他最為痛苦的一件事,“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集體的地里揀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揀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揀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演講中,莫言還提到了讓他最后悔的一件事,“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的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算完錢我就去了學(xué)校。當(dāng)我放學(xué)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淚流滿面。母親并沒有罵我,只是輕輕的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蓖瑯犹岬降,還有最讓莫言恐懼的一件事,“我十幾歲時,母親患了嚴(yán)重的肺病,饑餓,病痛,勞累,使我們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產(chǎn)生了一種強烈的不祥之兆,以為母親隨時都會自己尋短見……”
除此以外,莫言還回憶了記得最早的一件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童年最難過的一件事……所有這些事件,沒有一件是光鮮亮麗值得驕傲的,相反地,全都充滿了憂傷、痛苦甚至屈辱。如果說生命是一棵樹,那么,莫言的作品與他收獲的獎勵無疑是樹上的花朵,但在生命中充滿榮耀的那一刻,當(dāng)他站在瑞典文學(xué)院發(fā)表演講時,他呈現(xiàn)在聽眾面前的那些往事,恰是一棵樹的疤痕;然而,正是這些疤痕,充滿了動人的力量。
縱覽莫言的整篇演講稿,給人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真誠。正因為真誠,莫言才會敞開心扉,談及生命中的種種“傷疤”,而且不做作、不粉飾、不矯情;正因為真誠,莫言所回憶的人生往事,才會深深地打動人心。是的,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或許會有膚色與語言的不同,但心靈深處,總有一些東西是共通的;而莫言真誠的回憶,帶著強大的感染力,觸動了人心深處共有的傷與痛、悔與恨、愛與情,讓人潸然淚下。
當(dāng)然了,不同的人,對于莫言的演講有著不同的感受。在網(wǎng)上,就有不少網(wǎng)友批評莫言“演講深度不夠”、“語言不好”。而在筆者看來,這些批評者無疑誤讀了莫言的演講;要知道,“真佛只說家常話”,越是高僧,說的越是直白而樸素的話語呀。同樣地,作為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莫言不需在要演講時宣講高深的理論;相反地,那些來自生命深處平凡而又真誠的回憶,更能激起聽眾的共鳴贏得聽眾的理解。而一場演講,能夠收獲聽眾的理解與共鳴,不是成功又是什么呢?
事實上,莫言充滿真誠的演講,同樣也是對文藝工作者的一種提醒——在創(chuàng)作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時,真誠永遠(yuǎn)是最可貴的姿態(tài);唯有真誠的作品,才能夠打動人心。(中國臺灣網(wǎng)網(wǎng)友 林海清)
。ū疚臑榫W(wǎng)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