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水滸》里的潘金蓮和西門慶,給觀眾的印象都不再是簡單的“淫蕩”二字。特別是潘金蓮這一角色,與老版相比凸顯了善良和堅貞,難怪輿論認為,這是要為潘金蓮正名。新版的新,除了老片新拍,題中之義還應包擴塑造觀眾的現代觀念——潘金蓮不是“淫婦”這個簡單的概念。
雖然通奸曾是人頭落地的大罪,但刑律的狗頭鍘收效甚微,說明人性的欲望是多么強烈。人類日漸進化,認識到“通奸”不過是人之常情,罪不該死,刑律逐漸松弛。由此探微,甚至可以得出貌似荒謬的結論:對潘金蓮們有限度的寬容,正是人類進化的標志。寬容,是人類內心欲望的大眾化覺醒。自刑律松弛之后,潘金蓮作為人類情感永恒糾葛的符號,數量上迅速擴大,質量上也不再局限于西門慶這樣的花花公子,已然蔓延至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潘金蓮緊跟歷史步伐與時俱進,表征之一就是隔三岔五改名玩。由“奸婦”而“第三者”而“小三”,叫得越發(fā)溫和柔情。此種行為很有明星風范,與演藝圈成功接軌。沈鶴更名小沈陽,紅了。劉福榮改名劉德華,紅了。潘金蓮改名“小三”,順耳了,火了。
馬方這廝研究古代兵法多年,悟出韜略所用無非“欲望”二字,而世有偷請與被偷也無不因了滿足欲望的天性。勞動創(chuàng)造人類只是表象,從本質上看,是欲望創(chuàng)造了人類,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與文明后果。猿猴為什么要直立,因為它要勞動。為什么要勞動,因為它要吃飽吃好,這是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