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沒摸準奧斯卡脾性的國人,也沒有在宏大敘事、大牌導演這一條路上一再撞南墻。《滾蛋吧!腫瘤君》代表中國內(nèi)地“沖奧”,我們好歹告訴老外,中國年輕人面對生死劫不僅會哭,也有樂觀一面。
不是《狼圖騰》,不是《山河故人》,哭哭笑笑的小妞電影《滾蛋吧!腫瘤君》代表中國內(nèi)地送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震驚了中國電影圈。
中國的精英知識分子男性是有多么憤怒啊,紛紛指責這是“自暴自棄”,導演高群書甚至在微博上毫不客氣地說:“這個電影送奧斯卡選賽,是中國電影的認知恥辱”。可憐“腫瘤君”今年票房口碑都不錯,為何無端端被罵?大約還是因為它面向年輕人市場、更討女性觀眾歡迎,中國的精英群體瞧不上,也完全不符合中國內(nèi)地歷來的“沖奧”思路。
張藝謀算是導演中最與奧斯卡接軌的,他帶著《紅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金陵十三釵》,自1988年起頻頻沖奧,從農(nóng)村拍到帝王家,從小人物著眼大時代。大導演、大時代、大悲劇,這是歷年國產(chǎn)片“沖奧”的送選標準,例如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
1947年奧斯卡開設最佳外語片獎(至1956年是以榮譽獎的形式頒發(fā)),接連十幾年意大利電影表現(xiàn)搶眼,不論是維托里奧·德·西卡的《擦鞋童》《偷自行車的人》,還是費里尼的《大路》《卡比利亞之夜》,那時正值歐洲電影黃金期,美國人算是與世界文藝青年的電影接了軌,更讓自家門口的獎項熱鬧起來。
但是,未被奧斯卡青睞,并不意味著電影不好。換句話說,即便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否就是當年全球最佳的非英文電影,也未必。所以,關(guān)于奧斯卡對外語片的評選標準,歷年都有人吐槽,國內(nèi)外皆有。如黑澤明的《羅生門》當初沒被日本人看好,誰知得到美國人青眼有加,20世紀50年代日本電影在美國紅了一陣,但直到2009年,日本電影才憑《入殮師》又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李安的《臥虎藏龍》在2001年為華語片爭了光,國人以為這下總算摸準外國人的思路了,接連幾屆往奧斯卡送去《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無極》,送選是積極的,結(jié)果是沮喪的(僅2003年《英雄》獲最佳外語片提名)。
在文化獎項方面,中國人向來憧憬諾貝爾與奧斯卡,似乎這兩個獎項的肯定尤為重要。近來“諾貝爾情結(jié)”算是得到了一定的滿足,可三十多年來奧斯卡小金人還是天上一輪月。
既然是去參賽的,多少得看別人的喜好,但是,摸不準奧斯卡的口味,連自己的口味也變得模糊起來,于是這幾年,電影局“沖奧”的思路一直在變(也許也跟近年來佳作貧瘠有關(guān))。上一屆很少人知道的合拍片《夜鶯》,意外力壓張藝謀的《歸來》、柏林獲獎的《白日焰火》,送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今年同樣是中法合拍片的《狼圖騰》,“臨時”被《滾蛋吧!腫瘤君》換下,許多人猜測乃是想試一試口味。奧斯卡雖然總體而言是“老白男”口味,但也并非總是一根筋,始終沒摸準它脾性的國人,也不必在宏大敘事、大牌導演這一條路上一再撞南墻。今年香港地區(qū)選的還是青春勵志片《破風》呢。
無論成與不成,今年的“沖奧”由于出現(xiàn)“程咬金”引發(fā)的討論和質(zhì)疑,都是最與眾不同、最受關(guān)注的一次。韓延成了中國內(nèi)地首個沖奧的80后導演,漫畫作者熊頓也是80后。人人都要面對生死難題,我們好歹告訴老外,中國年輕人面對生死劫不僅會哭,也有樂觀一面。(指間沙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