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再次引發(fā)網(wǎng)絡(luò)吐槽,成為一場失控的狂歡,現(xiàn)在陳凱歌肯定后悔《無極》上映后痛斥批評者“人怎么可以無恥到這個程度”,他今時的下限是“只拿電影換錢,就是下賤”。可能三十年前拍《大閱兵》《黃土地》的時候,錢的事沒這么迫在眉睫、馬首是瞻,到了這個時代,票房肯定說明許多問題。
有個豆友說,細想張藝謀這些年的作品,只有《三槍》符合一無是處的標(biāo)準,其它不管好賴,總有貢獻。先不說技術(shù)和名聲上的,至少張挖掘新人的能力公認一流,即便在快錢橫飛造星浮躁的年代里,也很少失手,謀女郎差不多每一個都出來了。而陳凱歌對華語電影最大的貢獻,就是因為他,大家寬恕了很多人。
此話雖然刻薄,但這些年陳凱歌的電影,都是財大氣粗現(xiàn)成大腕兒,啪啪啪一大摞,duang往觀眾面前一堆,老中青不斷檔,偶像的、親民的、秀逗的、帥的、嗲的、土的、洋的……大明星走馬燈上場,眼花繚亂總有一款能砸中你,然后明星妥妥地演自己即可。《道士下山》中,王學(xué)圻老師就是個高僧版十三燕,越發(fā)端著不說人話只說佛話。比如端著個空碗說,你七天沒吃飯,喝碗粥吧,粥你得自己盛啊——好哲理啊。王寶強就是個小道士版傻根,動不動齜牙咧嘴開懷獰笑,仗著個子矮,像他所有角色那樣,永遠在萬事俱備、少男懷春的危險年齡段。范偉老師成為割雙眼皮的西醫(yī)版的鄉(xiāng)村愛情知識分子,還是村干部說話前停三秒的謹慎作風(fēng)。志玲姐姐不畏人言娃娃音穩(wěn)定,自成萌萌站起來一派,也漸被江湖認可,所謂要嗲功找志玲。張震天生神秘練家子面相,無論是剃頭的一線天,還是唱戲的查老板,五秒深情凝望凝誰誰暈菜。其他如元華、林雪也都是本色出演,尤其千難萬阻保留下來的房祖名的戲,也挺真我的風(fēng)采的。陳導(dǎo)找這么多大明星,還是對票房期望甚高吧。第五代導(dǎo)演雖然言談老派,以錢為賤,其實落點還是趨同的,大家趨贏逐利,半斤八兩。
包括劇情,感覺都常常面熟,各種亂入。一會兒水滸中的血濺鴛鴦樓(船)怒沉潘金蓮,一會兒日月掃地烈日灼心終于斷臂歸山;一會兒《三槍》打把勢,一會兒《無極》里的饅頭洗洗又來了;一會兒軍閥當(dāng)?shù)馈兑徊街b》,一會兒以一當(dāng)百致敬《功夫》,基本就是大雜燴。連時代都是唐宋元明清民國隨意,佐以雞湯格言一抓一把,凱歌仁波切志存高貴,沒有浪得虛名。
陳凱歌說,《道士下山》的中心思想就是小道士通過下山的奇幻美欲之旅終于明白“人活著,光有一口飯吃,還不夠!币簿褪钦f,在不擇手段是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的萬丈紅塵中,紅塵不宜久停。來過,看過,贏過就得,還是抓緊回山上,踏著師父們的足跡,把日月雙修的精神衣缽繼承光大是正經(jīng)。
面對口水滔天,負評泛濫,陳凱歌也挺苦的。他說你們不滿意的地方,我也有感覺,各種掣肘之下,理想牽強,老驥伏櫪吧。他提出一個新概念,電影就是奴隸加纖夫。好像導(dǎo)演都在比慘,但慘而不賤,實屬高危境界。(黃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