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和劉翔、姚明有何區(qū)別?這個問題,肯定會引來成千上萬的答案。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倫敦奧運會全面走紅的孫楊,既沾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光,也成了“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受害者。
不管是大運會的“耍大牌”,還是昆明集訓“爆粗口”,關于孫楊的負面言論都是從“微博”開始發(fā)酵。事實原委究竟如何,微博本身用意何在,這對孫楊本人似乎并不重要。在這個注重明星效應的“眼球經(jīng)濟”下,就算沒有網(wǎng)絡沒有微博,明星的影響力客觀存在,只是傳播的速度和途徑略有差異。
2011年上海游泳世錦賽,關于孫楊一些“孩子氣”的段子,就在圈子里流傳。倫敦奧運會上孫楊成為優(yōu)質(zhì)偶像,引發(fā)全國關注。成功加上成名,肯定會讓年輕人感覺不適應。成名之后,不光需要刻苦訓練,還需要應對媒體和粉絲,還需要在口才、形象、待人接物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對一名長期閉門訓練的運動員來說,忽然需要全方位展現(xiàn)自我,并不容易。
顯然,年輕的孫楊還沒有完全學會當明星,他可能不習慣一天24小時全天候以明星的身份面對媒體和支持者。中國游泳隊等有關方面似乎也沒準備好如何運營這些明星資源。如何管理和教育明星選手當好公眾人物,如何引導運動員善待尖子,如何引導社會善待明星——在歐洲職業(yè)足球俱樂部,這些課程都會作為專業(yè)培訓,灌輸給每一名選手。相比之下,孫楊的團隊只能“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同樣沒有準備好的,還有一些媒體,在沾了明星就“火”的競爭環(huán)境里,如何做到不偏不倚,也屬不易。
不管如何,和足球、籃球等高度職業(yè)化的項目相比,游泳項目還算不上徹底的職業(yè)化,年輕的孫楊并沒有照抄照搬的學習對象。在孫楊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大家不妨多一些寬容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