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影評人magasa爆料稱,《王的盛宴》的團隊雇傭了水軍專門維護該片在豆瓣等專業(yè)電影網(wǎng)站的好評度。面對質(zhì)疑聲,陸川工作室導演李靜正面回應了“水軍說”:“既然選擇站在陽光里,就沒什么好隱瞞。我們的口碑維護團隊是在1日緊急加入的,要不是遭遇之前的瘋狂打壓,何必出此下策,費力不討好!
關于“水軍”的無奈回應,頗能體現(xiàn)“王的無奈”。在網(wǎng)上五岳散人也因為一句“憑良心講”為陸川辯護,被人譏諷“良心真忙,又來了”。《王的盛宴》票房不好有上映時間的客觀原因——誰讓少年派那么惹人愛,《一九四二》那么大氣派呢——但或許更多的還是這片子,即使被壓了幾年,也沒有顯示出太多的“購票”說服力。
《王的盛宴》是一個雙重的文本。在電影之中,我們看到最初以“滅秦”而起義的劉邦如何在獲得權力的過程中失去了最初的理想和純粹,而被欲望和恐懼所轄制;在電影之外,我們看到的是從《可可西里》一路走來的導演陸川,如何丟掉了原本具備的對影像和故事的駕馭能力,轉而追求“深刻”。兩個故事,一個主題,初來的心,迷失了。
盡管有劉燁、秦嵐、吳彥祖、張震等一干明星,借用的也是每個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镍欓T宴的歷史,但本質(zhì)上,《王的盛宴》只能算是導演陸川的私人表達。沒有大場面,沒有美女,甚至沒有美男(美男要么老邁要么蓬頭垢面),一切商業(yè)電影應該具有的元素似乎都不太容易找到,讓花了真金白銀坐在大銀幕之前的電影觀眾難免會生出“怨念”。
和《南京南京》一樣,《王的盛宴》依然是陸川“劍走偏鋒”的探索之作。不過這部探索之作,從整體上看,明顯借鑒了《李爾王》的對白,《荊軻刺秦王》的氣氛以及《羅生門》結構。但在與大師對話的過程中卻顯得有些笨拙,讓人處處生出用力過猛卻并未超越之感。
大量無情節(jié)的內(nèi)心獨白以及用來心理分析的閃回,讓整部影片顯得拖沓而瑣碎,以致出了影院,竟然無法回憶起一個印象深刻的鏡頭;內(nèi)容上,此片仍然沒有擺脫中國宮廷戲慣有的陰暗和曖昧,仍然是一部講述勝者王侯敗者寇,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的故事。從《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一路看過來的中國觀眾,對此毫無新鮮之感,而《王的盛宴》的解讀,則比上述電影更加糾結。劉邦從一個還算單純的鄉(xiāng)村野夫變成了一個人性扭曲、濫殺功臣的漢代君王,就這點事,陸川卻非要故作高深地用120分鐘在螺螄殼里做道場。
還好他的演繹在邏輯上還算完整,只是這樣的表達方式實在拖累了演員。為了顯示宮廷的黑暗和陰險,劇中的每一個人大多數(shù)時間都表情凝重,甚至面無表情。項羽成了人非所及的神。因此,近景極少,大多以中景、遠景示人,讓眾多沖著吳彥祖之顏進影院的觀眾深有遠水解不了近渴之感;劉燁的眼神依然動人,只是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其在麻衣赤腳、披頭散發(fā)地表演舞臺;秦嵐的戲份算是不少,卻像一尊被仇恨驅動的木偶,對呂后應有的豐富少了那么一點入木三分;韓信的出場似乎還沒有他丟給項羽的那副鎧甲多;其余諸臣都像打醬油的,讓人不敢相信,他們是怎樣輔佐劉邦打下天下的。
最后,劉邦在百轉千結的心態(tài)中殺了韓信。在看到韓信頭顱的同時,他也死了,但獨白仍在繼續(xù):“我死了,因此,我不可能知道在我死后,我的妻子殺死了我的三個兒子;我更不可能知道,在四百年后,我的帝國也會在這片土地上消失。很多人都說我的命運是從鴻門宴開始的,他們錯了,我的一生都是鴻門宴!边@種偽深刻的文藝調(diào)調(diào)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住的,還好,電影已經(jīng)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