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向馬來西亞人民道歉,再次讓大家失望了,沒能為大家?guī)Щ匾粔K金牌。”李宗偉的賽后感言,道出了他對奧運會冠軍的渴望。而看過那場比賽的觀眾們更是發(fā)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雖然林丹賽后已經(jīng)明確表示將不會參加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但李宗偉能否堅持到那時,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
兩屆奧運會均與金牌近在咫尺,卻又擦肩而過,李宗偉的心情可想而知。而在競爭激烈的奧運會賽場與李宗偉境遇相同的運動員不在少數(shù)。然而,充滿懸念正是體育比賽的魅力。對于參賽選手來說,收獲勝利的喜悅自不待言,失利后的落寞同樣要勇敢面對。
65歲的加拿大著名馬術運動員伊恩·米拉爾,從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到本屆倫敦奧運會,已經(jīng)參加10次奧運會,成為目前為止現(xiàn)代奧運會史上參賽次數(shù)最多的運動員。在北京奧運會上,他收獲了一枚馬術比賽銀牌;在本屆奧運會上,他僅獲得馬術個人障礙賽并列第九名。即便如此,伊恩·米拉爾仍不無遺憾地說:“如果不是西方一致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我的奧運參賽次數(shù)應該是11次。我還要代表自己的祖國參加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闭40年、10屆奧運會,伊恩·米拉爾雖然只拿到一枚銀牌,但他半生歲月對奧林匹克運動的不懈追求,足以為他贏得一枚無形的奧運金牌。
相信沒有一個來到奧運會賽場的運動員不想獲得一枚獎牌、甚至金牌,但金牌只有一枚,獎牌也不出3個。對于絕大多數(shù)參賽運動員而言,奪取獎牌并不是他們的唯一目標。在奧運賽場上,對英雄的定義不應局限在有幸奪取獎牌的運動員身上,那些能夠在奧運賽場上展示自身風采,展示奧林匹克精神的勇士們縱使沒有獲得獎牌,也是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