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富戲劇性的自然景觀,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線。這種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種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多潛在的食物原材料。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人們采集,撿拾,挖掘,捕撈!薄渡嗉馍系闹袊返漠嬀韽倪@一段簡練的白描展開,瞬間把觀眾帶到了可以俯瞰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華夏大地的云端,讓每一個人都心懷期許地迎接這一次饕餮華麗的美食與文化之旅。
在1988年的大型紀錄片《河殤》退出歷史舞臺之后,似乎沒有什么紀錄型的電視作品能再帶給社會如此廣泛的震撼了。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無疑是我國近年來最成功的紀錄作品之一。它通過一道道天賜般,集天精、聚地華的美食,挑動著每一位觀眾的舌尖,在給予人們的視覺享受的同時,更以真切濃郁的情感溫暖著每一位觀眾的心。
《舌尖上的中國》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即便在開播當日,陳曉卿導演也只是在微博上低調地說,如果大家晚上沒事可以去看看,因為“不難看”。它也不在電視節(jié)目的黃金檔頻頻閃現(xiàn),更沒有任何明星的拋頭露面,少了這些博收視的“利器”與“法寶”,為何它能在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瞬間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之題,到底是什么讓老饕們欲罷不能地享受這種來自午夜的“煎熬”呢?
從選題上來看,關于美食的紀錄片我國的產出較少。在當今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后,我國的民生議題,一部分已經脫離了“基本生存”,從而上升到了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狀態(tài)上。由此,大眾對食品的關注也愈發(fā)密切!渡嗉馍系闹袊氛怯狭藝樗,給觀眾們帶來了一場“以食為天”的視覺盛宴,向觀眾,尤其是海外觀眾展示中國的日常飲食流變,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和獨特的味覺審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層面的東方生活價值觀,讓觀眾從飲食文化的側面認識和理解傳統(tǒng)和變化著的中國。
在節(jié)目的結構安排上,《舌尖上的中國》采用與國際接軌的敘述式拍攝方法。在傳統(tǒng)的紀錄片中,常常是大段的平鋪直敘,盡管恪守了紀錄片最基本的“真實性”,卻給觀眾帶來了較為枯燥的觀影過程!渡嗉馍系闹袊吩诿恳欢尾穗冉榻B的過程中,都結合了當?shù)鼐用駨牟杉⑦\輸、加工到成品的完整過程,以真實的人物為線索,把復雜的工藝轉化為了一個個娓娓道來的生動故事,緊緊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另一方面,在制作技術上,《舌尖上的中國》運用了微距拍攝等諸多先進技術,是國內第一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大型美食類紀錄片,共在國內拍攝60個地點,涵蓋了包括港澳臺在內的中國各個地域,全方位地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文化。
在觀影過程中,觀眾們不僅對劇中的美食生津不止,更是被紀錄片中一位位純樸的勞動者所感動,被中華民族瑰麗的文明所震撼。
當我們已經對電視中各類華麗的飲食節(jié)目無動于衷之時,我們逐漸發(fā)現(xiàn)食物在完成了“果腹”和“美味”的兩項功能后,似乎少了一些元素,F(xiàn)在,我們看到了每一份精美食材背后蘊含著的,是勞動者們的辛勤與堅韌,正如導演陳曉卿所說的,“帶著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這個紀錄片”。當我們能夠在美食美味的同時,發(fā)覺一絲感動,對勞動者產生一抹敬意,我們就會知道,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品嘗佳肴的過程。
所以,與其說《舌尖上的中國》抓住了電視機前觀眾舌尖的味蕾,不如它說正在悄悄地喚起每一位觀眾心中的文化熱忱。
無獨有偶,今年一本名為《江城》的書一直高居了各大書店的銷售榜首!督恰匪宫F(xiàn)的是一位美國支教志愿者眼中90年代的中國涪陵,作者一面敘述著樸實的日常生活,一面以一個異鄉(xiāng)人的身份,小心地揭開一座小城市的生活環(huán)境、文化習俗的神秘面紗。
在逐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今天,《舌尖上的中國》、《江城》這類作品的成功,實則是為我們弘揚民族文化開辟了一條新的絲綢之路。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提及文化并非一定要鴻篇巨制,以溫馨細膩的角度來闡釋真誠,試著讓壯闊的文化變?yōu)殇镐讣毩鳎瑥拿恳粋顆心底發(fā)源,更能滋潤人們的心田。
我們感謝壯美山河給予我們如琉璃般閃耀的自然之賜,感謝源遠流長的偉大文明給我們如此渾厚的文化積淀,當然,更要感謝《舌尖上的中國》,正是陳曉卿和他的團隊把中華千年文化的畫卷緩緩拉開,用樸素的“烹飪方式”為我們奉上了一桌以“最高端食材”制成的佳宴。如果說深夜觀看《舌尖上的中國》是一種折磨,那就讓這樣的“折磨”來的更猛烈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