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fā)布了一份關于“少年兒童偶像崇拜與榜樣教育”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雷鋒是這些少年兒童最喜愛的榜樣,也是他們最崇拜的10位偶像中唯一一位非文藝體育明星式的人物;同時,超半數孩子不喜歡學校的榜樣教育方式。
偶像情結是指尚處于不成熟發(fā)展階段的人類群體或個人,對于不同偶像類型的依戀、崇拜與追捧——這種不成熟可泛指人類自身思維水平發(fā)展的不成熟,也可特指青少年在成長期中由于思維能力局限而表現的不成熟。成人社會與孩子的世界是聯通的,成人社會對偶像——成功人士、英雄圣賢的解讀、建構的偏頗,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乃至決定著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取向。在少年兒童身上,偶像情結又尤為明顯。既然不成熟,也就往往導致崇拜者對其所崇拜的偶像類型及內涵的把握失之偏頗——“不成熟”與“偏頗”互為因果。
對于社會而言,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的偶像內涵不同:前現代社會是英雄時代、圣賢時代,所以需要英雄偉人崇拜,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從孔子到朱子,從關公到岳飛,社會管理者以對英雄偉人的崇拜作為統治合理性的補充,以維持社會有序運轉。所以,這一階段的偶像情結往往具化為賢君忠臣與清官崇拜。無論如何改朝換代,民眾對賢君清官的渴求與依戀很少改變。同時,人們對“偶像”的解讀往往趨于理想化、政治化乃至神化,但由于對偶像理想化處理與人為拔高,令人感到英雄偉人既不真實也難以企及,以致英雄偉人難以復制,反倒滋生了偽善者、雙面人格者。
現代社會是工商社會,英雄偉人走下神壇,偶像日漸世俗化乃至惡俗化。出于人性的本能,人的生存理性、經濟理性一旦過度膨脹,就會“一切向錢看”!耙灰钩擅薄ⅰ耙蝗毡└弧闭邥蔀椴簧偃诵哪恐械摹爱敶⑿邸。在傳媒熱炒下,娛樂體育明星自然取代了傳統(前現代)社會中的“英雄”、“偉人”。
而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不能給現代媒介帶來多少經濟效益,所以日趨邊緣化,難在青少年心目中建構起“偶像”的形象。當然,相關媒體對科學家的宣傳也不遺余力,但這些宣傳中似乎也有“實用功利”這一現代社會思維方式的紋章:重硬科學輕軟科學,重眼前效益輕長遠考慮,以致對一些大師的思想境界及其對民族復興之貢獻的解讀與開掘失之于膚淺、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