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打敗李白杜甫:有商業(yè)訴求無文學價值的“營銷”
中國歷來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但中華書局近日推出的《唐詩排行榜》對傳統(tǒng)進行了顛覆:首次對文學作品以排行榜的方式加以排序。為唐詩排行,是千百年來第一次,在學界引起爭議自然在所難免。且不論給唐詩排名次是不是有必要,單就這個排行榜本身就引來不少質疑:排行的依據是什么?(《解放日報》10月20日)
且不說《唐詩排行榜》有著“黔之驢”的嫌疑,單就用心良苦拋出的“《黃鶴樓》力壓李白杜甫”就讓人啞然失笑。難道讀者真的需要用唐詩的傳統(tǒng)材料和現(xiàn)代材料,采用現(xiàn)代統(tǒng)計學的方法計算出來的“排行榜”嗎?有哪個讀者讀唐詩之前先要用計算一下哪首詩歌排在第一才去學習嗎?如果真的到了這種程度,恐怕是社會精神的沒落和我們的無知,而不是對唐詩精華的繼承。從一定程度上說,這不是對傳統(tǒng)文化和經典的普及,相反,是在拉經典普及的后腿。
道理很簡單,《唐詩排行榜》出現(xiàn)時,就意味著,在編輯者眼中,看到的不是唐詩,而是在精明地計算著靠什么樣的噱頭能最大限度地攫取商業(yè)利益;蛟S,能否傳承經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商業(yè)利益訴求的滿足,能進入排行榜的考量因素不是經典品質的選擇,而是經典和利益之間換算公式的可能成立與否。正是在這點上,所謂的《唐詩排行榜》很難贏得公眾的信任與支持,也在消解著民眾對唐詩的傳統(tǒng)情感和價值訴求。
說到底,公眾并不需要對唐詩排出個高下,更不需要“《黃鶴樓》打敗李白杜甫”的無聊鬧劇,而是需要真正的經典文化食糧。所謂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只不過的編輯者的煙幕彈罷了,是對自己利益張目的遮眼法而已。
筆者并不反對通過出版唐詩來獲得適當?shù)睦,但是,在《唐詩排行榜》之下,筆者以為,我們看到的是只有商業(yè)利益訴求而無文化價值的自娛自樂鬧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公眾智商的侮辱,更容易造成對青少年的誤導。
“《黃鶴樓》打敗李白杜甫”,在筆者看來,或是營銷的一種方式,但是,當用“受到學界的爭議和讀者的關注便可謂是一種成功”的判斷標準來說,顯然是一種并不高尚的方式,除了赤裸裸的利益欲望滿足之外,很難讓我們看到編輯者的虔誠和責任意識!并且,這種過度偏向商業(yè)價值的營銷方式,除了不可能贏得公信力之外,也有可能是一種自殺的舉動,弄不好是“兩敗俱傷”,一是無法贏得讀者信任,二是傷害了唐詩在民眾心目的形象和價值,更可能是讓出版者“血本無歸”。
如果說書籍是文化的載體,那么就唐詩來說,更是文化中的精華,它應向我們傳遞的是“幽蘭之氣”,而不是商業(yè)利益欲望,否則,所謂的滋養(yǎng)人心、打動世界的追求就是空想了。
在消費文化和商業(yè)氣息越來越嚴重的當下,我們不能忘記那些智者的告誡:本雅明對藝術氣息消散的感嘆,阿多諾對藝術走向工業(yè)化的不滿,馬爾庫塞對藝術否定功能喪失的批評,無一不指向商業(yè)化對人精神創(chuàng)造的戕害與湮滅。因此,應認識到,《黃鶴樓》打敗李白是有商業(yè)訴求無文學價值的低級“營銷”,并且,充其量是一場自娛自樂的鬧劇,非但不值得炫耀,相反,應檢討之,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