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島內經濟仍要打壓“淘寶臺灣”,民進黨當局有幾層用意?
【兩岸快評第916期】
民進黨當局認定“淘寶臺灣”是陸資,要求“限期于6個月內撤資或改正”。(圖片來源:網絡)
24日,民進黨當局對“淘寶臺灣”下手了,認定這個由英商克雷達運營的電商平臺是陸資,要求“限期于6個月內撤資或改正”。
《北京日報》對此發(fā)表評論說,細看民進黨當局所謂審查結果,就知這大棒揮得有多牽強。
公告承認,阿里巴巴集團“雖未超過陸資許可辦法中30%的持股認定標準”,但經過調查,又“認定”阿里巴巴對“淘寶臺灣”有控制能力。簡言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找不到違規(guī)點,那便謅上一個。至于“處罰”舉措,直接要求“撤資或改正”。
按島內原有規(guī)定,陸資占比不超過三成的不算陸資企業(yè)。但民進黨當局近日為此專門修改了規(guī)定,就算陸資不到三成,只要投審會認定相關企業(yè)中陸資具有“實質控制力”,就難逃“陸資”之名。
且不管投審會究竟根據什么判定“陸資具實質控制力”,單是民進黨當局這套“你是陸資,你就有罪”的邏輯,足以引起兩岸民眾的極大反感。效果不一定有,但拉仇恨是妥妥的。
對于民進黨當局驅逐“淘寶臺灣”的這波操作,輿論分析,其用意有三:一則延續(xù)“反中”政治立場,挑動兩岸對立;二則打壓陸資企業(yè),破壞兩岸經濟合作;三則在敏感時期,向某些“靠山”示好獻媚。
如意算盤打得響,只可惜這套愚蠢舉動,根本就是先傷己、后傷人、難如愿。
民進黨驅逐“淘寶臺灣”,首當其沖受傷的是臺灣消費者,其次是島內商家,最后是臺灣本身的經濟?芍^“損人不利己”。
首先,對臺灣民眾來說,沒有了淘寶臺灣,臺灣消費者還是會用大陸APP來購物,但是到貨速度自然會變慢。更重要的是,沒有替代品,臺灣網購族只得忍受更高的價格。
其次,倘若“淘寶臺灣”被迫撤資,許多簽約的臺灣商家商品將被迫下架,恐怕會爆發(fā)大批網店倒閉潮。還有很多從淘寶進貨的臺灣中小商家也會受連累,民進黨當局為了整淘寶,結果可能會整死眾多臺灣中小企業(yè)和個體賣家,何必呢?
最后,淘寶在臺灣的業(yè)務,給中小電商提供了進貨渠道和良性競爭機會,繁榮臺灣電商業(yè),更提升島內服務業(yè)水平,可以說對臺灣整體經濟好處多多。驅逐“淘寶臺灣”,對島內電商而言,并不算什么喜事。反而掐斷了跨區(qū)域經貿合作的渠道。
疫情之下,民進黨當局不思為經濟發(fā)展掃平障礙,反而人為制造困難,難道嫌臺灣經濟滑坡不夠猛嗎?奉勸民進黨不要為了站隊美國,犧牲島內民眾利益、發(fā)展前景,要知道,以現在兩岸的經濟體量對比,如果大陸實質性反擊一下,后果是臺灣無法承受的。(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