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立法院”5日三讀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將8年計劃縮短為4年,金額也從8,900億元(新臺幣,下同)降至4,200億元,并在條例中納入究責等條款,此案終獲通過。臺灣《經(jīng)濟日報》5日發(fā)表評論說,這是蔡英文去年5月上任后最重要的投資計劃,順利過關給了蔡當局點燃島內(nèi)投資引擎的鑰匙,但能否順利點火、點火后能否長遠平穩(wěn)上路,蔡英文的挑戰(zhàn)才正開始。
企業(yè)與民眾期盼增加投資,但更憂心投資缺乏配套,像是前瞻建設中爭議最大、金額也最高的軌道建設,包括蔡英文辦公室資政陳博志等人即不斷呼吁臺當局重新檢視,這樣的資源分配,是否真的符合臺灣當前的發(fā)展需要?
在這樣的氛圍下,民進黨以減少前瞻投資年限與調(diào)降金額,以及納入究責條款,獲在野黨“立委”支持,但前瞻建設能否成功,這兩項改變卻非關鍵。前瞻條例雖只先編4年4,200億元預算,但未來若要追加二、三期預算,只要不超過4,200億元,經(jīng)“立院”同意后即可實施。
蔡英文上任一年多即成功推動“前瞻條例”,這有利民進黨在明年縣市長選舉時的表現(xiàn),但“前瞻計劃”在政治上是一把雙面刃,若執(zhí)行前缺乏詳實的成本效益評估,執(zhí)行時又缺乏推動效率,2020年總統(tǒng)選舉時,前瞻計劃的實施成果就會成為蔡英文連任的重大包袱。三年轉眼即過,蔡英文的前瞻賽跑,就從今天開始。
抗議聲中,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靠著過半席次的優(yōu)勢,不顧外面軍公教人員“遍地開花”的抗議聲,強勢三讀通過公教人員年金改革法案。接著又馬不停蹄要在“立法院”臨時會中,完成“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的審議。
盡管此前不分藍綠的學者專家對計劃提出強烈質(zhì)疑,甚至前臺當局領導人李登輝也批評“前瞻建設”目標不清楚,地方縣市只知搶錢,要做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民進黨依然不為所動,硬要推“前瞻”。
尤其是親綠的民意基金會日前公布民調(diào)顯示,8年8800億(新臺幣,下同)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只有3成7的人贊成,有高達5成的人不贊成;在4200億的軌道建設部分,亦有6成4的人同意應該暫緩,只有約2成2的人不認同。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有強大民意反對現(xiàn)通過軌道建設,若強行通過,“將是壓垮聲望的最后一根稻草”。對此,民進黨當局同樣“無感”,將“最會溝通的當局”的承諾棄若敝屣。
似是為了與民意基金會的民調(diào)較勁,民進黨相應公布民調(diào),先問民眾是否贊成“前瞻建設”,結果只有33%民眾贊成,不贊成比例為27.3%;但在詢問對前瞻建設的5個細部項目的贊成度后,再問一次是否贊成前瞻建設,結果贊成度升高到65.6%,不贊成度為31.4%。民進黨副秘書長徐佳青對此表示,這顯示民眾對政策信息的獲取,跟政策喜好度有正相關。
民進黨公布的民調(diào)明顯有誘導性效果,能否真實反映民意大有疑問。若是民進黨當局想要以此民調(diào)來自我安慰,甚至將之強行在“立法院”強行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的重要憑借”,恐怕會成為游盈隆所說的:“將是壓垮聲望的最后一根稻草”。當然民進黨當局不作此想,仍然堅信這是改革過程必會面臨的陣痛。結果究竟如何,就讓民眾拭目以待。
民進黨當局為了合理化“前瞻基礎建設計劃”,連誘導式民調(diào)的作法都出爐了。究竟民意是站在那一邊?觀察被視為期中選舉的2018年縣市長選舉結果,就知道當潮水退了之后,是誰沒穿褲子了。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