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wǎng)絡報19日發(fā)表評論說,蔡英文當局對所謂南海仲裁案,采取“不承認、不接受”的態(tài)度。固然連大陸都有人對此給予贊賞,然而,如果指望蔡當局會因仲裁案欺負了臺灣,所以就借此改善兩岸關系,以維護臺灣在南海的權益,那是完全不切實際的。
除了“不承認、不接受”外,蔡英文當局是沒有第二條選擇的。不必說承認或接受,縱使他們采取緘默,臺灣民眾都不會答應,而且反應必定激烈強烈。這是涉及政權能否維持的問題,所以蔡當局對仲裁案的態(tài)度,其實是最起碼的,和民族尊嚴、民族祖產(chǎn)一點關系也沒有。
在國際強權背后操縱下的該仲裁,把有水電、有郵局、有醫(yī)院、種蔬菜,以及先后由官兵駐守近70年的太平島,判定為不適人居的巖礁。如此罔顧事實,即足以證明該仲裁的荒謬性。美國政府卻給予背書,根本不把早已表態(tài)以依附美國為戰(zhàn)略的蔡當局放在眼里。
盡管如此,蔡當局仍是拒絕延續(xù)對南海十一段線或U形線或歷史性海洋疆域的主張,其理由是不讓各國以為兩岸聯(lián)手,“以彰顯臺主體性”。正是因為事前就切割兩岸,才使臺灣在仲裁案中遭受凌辱,事后竟還繼續(xù)遠離大陸,籌碼盡失,何來主體性可言?
蔡當局不采十一段線、U形線、歷史性海疆的立場,僅曖昧地提出“我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之權利”,其實隱藏著他們一貫的兩岸關系基本思維,那就是避免和大陸采取重疊的主權主張,仍屬“一邊一國”、“去一中架構化”的“臺獨”意圖。對蔡當局“不承認、不接受”該仲裁而給予的某些肯定,反而是忽略了“法理臺獨”又向前跨出一步。
原本可以借無理至極的仲裁案作為改善當前兩岸僵局的契機,蔡當局也無意加以掌握,甚至還加深切割兩岸。如果蔡英文總統(tǒng)有誠意推動兩岸和平、促進共榮發(fā)展,她可以運用的機會其實愈來愈少,更不能任意揮霍。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