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wǎng)絡報26日發(fā)表評論說,從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到2016年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立委”大選,國民黨一路潰敗。這個現(xiàn)象,好像是最近兩三年的事,但如果深入觀察,其實早已種下了敗因。簡單的說,國民黨的臉孔,從過去到現(xiàn)在,愈來愈模糊,自己都不認得自己了,又怎么怪選民不喜歡你呢?
先說遠因。李登輝擔任國民黨主席時,親口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這一擊,可以說是致命的一擊。一個已經(jīng)民主化的社會中,怎么可能有外來政權?李登輝的說法,其實就是想摧毀國民黨而已。遺憾的是,國民黨由于性格使然,不敢在第一時間反駁這種說法,反而默認了這種說法,成了自己的原罪。
在認同問題上,國民黨因此失去了底氣,不敢說自己是中國人,不敢說反“臺獨”,不敢提終極統(tǒng)一。馬英九在2008年執(zhí)政后,任命賴幸媛?lián)闻_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對于“國統(tǒng)會”與“國統(tǒng)綱領”也不敢處理,都是基于原罪的心理,也是面對本土化束手無策的一種表現(xiàn)。文章認為國民黨需要建構一套論述,讓國民有所依據(jù),采取行動,建立與這塊土地的聯(lián)結,與未來的聯(lián)結,以及與兩岸的聯(lián)結。
老實說,國民黨的處境比民進黨困難。由民主化、本土化而演變到臺灣意識,再從臺灣意識跨過“臺獨”意識,根本是順水推舟。順水推舟的事,不需要論述,只需要喊愛臺灣,只需要罵國民黨這個替罪羔羊就可以了!國民黨被李登輝掛上了外來政權的招牌后,就是逆水行舟,如果沒有論述,根本撐不了多久,結果必然一退千里。這就是2016年的局面。
當然,不能說國民黨完全沒有論述。馬英九所謂的“不統(tǒng)、不獨、不武”只是一些負面的表述,談不上論述,因為論述必然包括:(一)對議題、現(xiàn)狀、條件的陳述;(二)一套的核心價值;(三)希望達到的目標;(四)達到目標的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五)動員以及溝通的語匯。這些元素,就像人的五官一樣,我們在國民黨的身上已經(jīng)看不到了。
如果勉強要說的話,國民黨只有利益論述了。從2008年開始,馬當局就一直強調,與大陸交流合作,會為臺灣帶來什么好處,對臺灣經(jīng)濟發(fā)展有多重要。無可否認,這些都很重要,卻不足以打動人心,也就是讓人民無感。沒有論述,就沒有辦法說出動人的故事,結果只想拿糖果來表示自己的價值而已!傲曬R會”時,馬英九不忘記開口向大陸要利,包括陸客中轉、專升本等等,就是這種利益論述思維下的表現(xiàn)。
國民黨想要重生,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領導與論述,二者缺一不可,F(xiàn)在國民黨主席選舉在即,我們希望所有的候選人,不論誰當選,都應該給國民黨一張清晰的臉孔,讓選民重新認識,重新信任,否則難逃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