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選人政策辯論會什么時候舉辦?”幾天來記者在臺北追問參選政黨的發(fā)言人,得到的答復總是:“我們下午開協(xié)調會”、“明天開協(xié)調會”,眼見距離投票倒數(shù)1個月,各參選人對應的選票號碼已經抽簽確定,但參選人還未亮相辯論政策,那選民投票的依據(jù)是什么?正如臺灣知名社運人士鄭村棋所說:“如果你罵他不好,總要告訴我問題在哪里,你不一樣在哪里!14日,記者收到國民黨、民進黨發(fā)出的新聞稿,均顯示“協(xié)調有成”的跡象,至于什么時間辯,仍未定案。
既然是選舉,辯論是慣例和常態(tài),可臺灣的選舉,辦一場辯論為何這么難?
誰主辦?有玄機
參選人辯論是高收視率的時段,鏡頭的調度與切換也對參選人有“加分”和“刁難”的影響。因此,自2004年起,臺灣選舉的辯論都由非商業(yè)的公共電視臺和“四報(《中國時報》、《聯(lián)合報》等)“一社(中央社)”聯(lián)合主辦,在公共電視臺現(xiàn)場播出。這既跳脫了電視臺的商業(yè)競爭,又涵蓋了立場不同的媒體,被各政黨和社會普遍接受,成為慣例。
但是,今年民進黨堅持認為,三立電視臺早在8月份就提出邀請參選人辯論,當時國民黨的參選人洪秀柱答應了,所以,今年的政策辯論先由“三立”主辦。洪秀柱對此回應說,她主動邀請蔡英文辯論政策一直得不到回應,才對“三立”的提議表示愿意配合。國民黨堅持還是比照以往,由“公視”和“四報”“一社”主辦。
一場辯論,先卡在由誰主辦各不相讓。對此,國民黨籍臺北市前副市長李永萍分析稱,“三立”親綠的立場誰都知道,它又是商業(yè)電視臺,民進黨非“三立”不可是利益回饋;同時又拿“三立”當不辯論的擋箭牌。
為何不辯?“我領先了,不給你機會!币晃毁Y深媒體人給記者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球場上贏的一方,他不必拼搶了,就拖著等終場哨聲了。別忘了,蔡英文第一次參選時,和馬英九辯論后民調數(shù)字跌了。上一次說不清兩岸政策,這次仍然說不清。”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