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連戰(zhàn)訪京跟胡錦濤握手,傳達的信息很清楚:國共兩黨60年不相往來,終于相逢一笑,兩岸新局由此開啟;10年后,朱立倫來北京跟習近平見面,究竟意味著什么?
10年間時空變換,但歷史有相似之處。2005年,國民黨在野已經5年,連戰(zhàn)訪京是敗中求勝的絕地反擊,其后國民黨兩岸政策果然一舉主導島內話語權,為2008年馬英九勝選奠定堅實基礎;10年后,國民黨正掌權,但遭逢新敗,士氣低迷,2016面臨危機,朱立倫訪京同樣是危中求安,穩(wěn)定軍心之舉。
朱立倫此行或許沒有那么華麗飛揚,但同樣有深刻意涵。習朱會的舉行,昭示了盡管兩岸關系會有波折,島內政局會有起伏,但維護兩岸和平穩(wěn)定的力量仍在,國共積累的政治互信仍在,兩岸和合的大勢不會改變。
過去10年來,兩岸關系經歷過高歌猛進,到去年臺灣出現(xiàn)反服貿學運,再到國民黨輸?shù)簟熬藕弦弧边x舉,現(xiàn)在到了一個新的瓶頸。尤其是8個月后,臺灣就要舉行2016年“大選”,以國民黨至今未能推出強棒人選的表現(xiàn)看,結果不容樂觀。
而若民進黨上臺而繼續(xù)不承認“九二共識”,是否意味著習朱會未能發(fā)揮效用?恰恰相反,假如臺海在民進黨執(zhí)政下生出新的波浪,島內民眾對比今昔,就會真切體認兩岸穩(wěn)定的可貴,國民黨的優(yōu)勢也將重新凸顯,習朱會的指標意義也將被放大。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對習朱會的評價是,兩岸關系不能是國共關系。這話恰好凸顯了民進黨的困境。大陸一再強調,對所有承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的臺灣政黨打開大門,民進黨遲遲無法調頭轉向,才將自己排除在外。習朱會再次確認“九二共識”的地位,并且對臺灣參與RCEP、亞投行及一帶一路,大陸表示“可探尋合作方式”,墊高了民進黨的壓力。
兩岸關系的演變,與兩岸當局和政黨的博弈關系極大,但長遠看,更取決于兩岸民心所向。為什么臺灣大學生要反對服貿協(xié)議?為什么兩岸經貿明明數(shù)字靚麗,臺灣基層卻表示“無感”?習朱會也致力于為這一問題尋求答案。
臺灣如今的年輕一代,接受的都是民進黨改掉課綱以后的“去中國化”教育,其國族文化認同已經出現(xiàn)了深刻的問題。而兩岸過去的經貿交流中,大陸經!按笠(guī)模采購農產品”讓利,卻因為種種細節(jié)操作原因,部分利益流失于中間環(huán)節(jié),未能讓更多的基層民眾和弱勢群體切身體會到。
習近平再提兩岸命運共同體,強調兩岸青年要成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還提出要為兩岸基層民眾、中小企業(yè)、農漁民合作發(fā)展、青年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提供更多機會。這些話都說明,未來的兩岸交流將走入更加細致深入的層面,不僅僅是經濟的讓利,更是心靈的契合。
如果把兩岸關系看作一盤棋,習朱會就是決定棋勢的棋筋所在。其效用或許不會在短時間內盡顯,但卻會以更內斂深沉的方式,埋下歷史的草蛇灰線。(文/黑白自在)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