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的“火大游行”本周日上路,黨內中生代質疑“空有火大,不見主張”。臺灣《聯(lián)合報》今日發(fā)表社論指出,民進黨已經久陷于嚴重的空轉內耗,成為了一個“技術主義”或“權謀主義”掛帥的政黨,這場“火大游行”仍是“技術主義”超越“政策取向”。游行過后,民進黨仍將空轉嗎?
社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的“火大游行”本周日上路,黨內中生代質疑“空有火大,不見主張”;并有人鐵口預言,游行過后,民進黨仍將陷于目前這種空轉的困境。
民進黨已經久陷于嚴重的空轉內耗。僅舉三例:一、“扁案”。二、ECFA。三、美牛案。民進黨已完全被“扁案”挾持,迄今不敢對“扁案”做出道德譴責,反而整個黨正在協(xié)助陳水扁以“保外就醫(yī)”對抗司法,扭曲了監(jiān)獄行刑法,已使黨內的轉型正義陷于無止境的空轉。ECFA則從2008年的“傾中賣臺”,一路鬧到2012,竟突然改口說“民進黨若再‘執(zhí)政’將延續(xù)前朝兩岸政策”;這個大轉彎迄今仍在“空轉”之中,因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轉型”尚在“空轉”。美牛案則吵了幾個月,甚至鬧到夜宿議場,結果卻以“遵照國際標準”收攤,白白“火大”了一場。
“扁案”顯示民進黨已喪失道德立場,反ECFA則反映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徹底失敗,美牛案則證明民進黨的“火大”有時根本是無的放矢的“假議題”。這些都是民進黨的內耗空轉,并也轉嫁成了臺灣社會的內耗空轉。也就難怪,面對周日的“火大游行”,有人質疑:“空有火大,主張何在?”
民進黨已經成為一個“技術主義”或“權謀主義”掛帥的政黨;由于技術及權謀掛帥,因此失去原則,沒有方向,甚至無的放矢。挺扁,重權謀而無原則;反ECFA,重權謀而無方向;美牛案,更是只重抗爭技術,卻根本是無的放矢。由于重技術而無原則,因此遂將意識形態(tài)視為“政策”,將政治斗爭視為“改革”,將撕裂視為“愛臺灣”。這樣的政黨,動作很大,卻皆是空轉;游行很多,卻只是內耗。
民進黨原本可以不是這樣的政黨,卻因權謀主義及技術主義而量變導致質變。其變化過程大致可分三個面向:一、“解嚴”前后,民進黨的政策原則與運動方向十分清楚,推翻萬年“國會”,回歸“憲政”;但自與李登輝聯(lián)手“修憲”而導致“毀憲”后,不啻將“憲法”視為“政爭”的供品,以權謀主義造成“憲法敗毀”;至于楬橥“臺獨黨綱”,倡議“正名制憲”,如今皆成“假議題”,卻使臺灣社會付出了近20年空轉的代價。
二、20世紀90年代前后,提出“老農津貼”、“老人津貼”、“漁民津貼”等,原是社會福利的正當主張,卻是以“與國民黨比賽利益綁樁”的“技術主義”為著眼,遂致變質。此后,民進黨的社福、環(huán)保、核能、年金、健保、證所稅等政策,皆以權謀主義見長;并無關照全局的政策理念,而是以政爭的技術觀點為依違。
三、2008年以后,民進黨以反ECFA及反“九二共識”為其“兩岸政策”的主軸,打著“反傾中賣臺”的口號;這個出自“技術主義”的爛攤子迄今尚不知如何收拾,民進黨進退維谷、左支右絀的窘態(tài)可謂有目共睹。
由上述討論可見,在民進黨的“技術主義”操作下,“國憲”認同可以權謀化,一下子“臺獨黨綱”,一下子“四不一沒有”,一下子“正名制憲”;核能政策可以權謀化,一下子停建核四,一下子命核四趕工,一下子非核家園;兩岸政策也可權謀化,一下子反ECFA,一下子“概括承受”。我們建議,民進黨人在周日上街以前,先自己問問自己:場場游行皆可走到凱達格蘭大道就散場,但民進黨的主張究竟是什么?政策究竟是什么?方向究竟是什么?民進黨究竟要往何處去?
今天的民進黨,連黨內的“中國事務委員會”都拼湊不起來,卻只是吼叫要開“國是會議”。然若召開“國是會議”仍只是政治斗爭的“技術主義”,而非“政策取向”,豈不又是一場“火大”燒出了一堆“空轉”的灰燼?
“空有火大,不見主張”,這使民進黨陷于“無魂有體”、“有動作、無原則”、“有運動、無方向”的危境;蘇貞昌或許寄望這場游行能使民進黨動起來,但若不能重建民進黨的道德立場與政策架構,天下豈有無薪自燃的道理?
這場“火大游行”仍是“技術主義”超越“政策取向”。游行過后,民進黨仍將空轉嗎?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