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當局“內政部”宣布去年出生人數(shù)回升至21萬人的好消息。對此臺灣《工商時報》23日社論指出:臺灣自進入本世紀以來出生人口每況愈下,由一年30萬一路下滑,最低曾降至16.7萬人,只有在龍年人人爭著生龍寶寶,才回升至較高水準;去年是馬寶寶,能有這個水準,殊為不易,難怪馬英九會興奮地說:“老天爺很給我面子。”
社論還說,我們當然期待去年出生數(shù)的回升,是揮別少子化的分水嶺,但回想過去幾年出生數(shù)能重返20萬上下,結婚對數(shù)能由11~13萬對回升至14~16萬對,這恐怕與近年出現(xiàn)許多“特別的日子”、“特別的年份”有關。這些年“特別的日子”不少,除了一般人熟悉的龍年, 2013年1月4日諧音“愛你一生一世”,2014年諧音“愛你一世”更大幅推升了結婚率;隨著結婚率升高,出生率也就扶搖直上了。
平心而論,臺當局近年采取各項鼓勵婚育的措施雖有若干作用,但終究比不上這些“特別日子”所帶來的效用。然而特別的日子并非年年都有,更有甚者,原本該在其他日子結婚者,都集中到這些特別年份結婚了,受此影響,未來幾年結婚率極可能又回降。由此可知,去年出生人數(shù)回升只是特別年份、特別日子的特別結果,并非少子化趨勢已出現(xiàn)改變。
我們認為臺灣今天少子化的原因確有青年世代觀念不同往日的問題,但更關鍵的是經(jīng)濟條件每況愈下。試想自己賺錢都很難生活下去了,誰還敢結婚、生小孩?一言以蔽之,結婚率、生育率最終仍取決于薪資成長率。
不少人認為6、70年代的臺灣經(jīng)濟條件比今天還差,并未影響那個年代青年人的結婚、生育,據(jù)以認為如今少子化不是經(jīng)濟條件的問題,而是觀念的問題。從絕對經(jīng)濟條件來看,此話不假,但從相對經(jīng)濟條件而言,這話是失真的。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