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wǎng)絡報27日評論文章,原題《蘇貞昌的“鳥論”真的很不宜》,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最近“鳥論”不斷,先是把臺灣和大陸的關系,比喻成海鷗與人,而引起外界一片質(zhì)疑和批評后,日前他赴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演講,又說“臺灣就是礦坑里的金絲雀”。他真是愈說愈離譜了!
臺灣曾以對外輸出金絲雀而有金絲雀王國之稱。金絲雀和礦坑有什么聯(lián)結呢?就是礦工進入坑道時,常常帶著裝在籠子里的金絲雀,因為這種鳥兒對于瓦斯的敏感性,遠遠超過人。
換句話說,當進入礦坑的金絲雀開始浮躁不安時,就表示接近瓦斯氣體了,礦工可以獲得示警。如果再繼續(xù)前進,那么可愛的金絲雀便會立即死亡。蘇貞昌對此應該不是不知道,卻在演講中說,外國在和中國大陸交往時,臺灣可以扮演金絲雀。這實在很要命!
外國與大陸如何交往,各有不同的戰(zhàn)略與利益的考慮,用不著蘇貞昌或民進黨費心。前蘇聯(lián)曾與大陸結盟,后來翻臉,前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等都與大陸友好往來。美國曾經(jīng)圍堵大陸,后來雙方反而建立邦交,現(xiàn)在大陸呼吁推動“新型大國關系”,獲美國正面響應。
這些情況何勞臺灣來當試驗品的金絲雀呢?何況金絲雀是迫帶入礦坑,蘇貞昌憑什么要把臺灣人民的性命送給外國去作實驗?這比他稍早形容海峽兩岸是海鷗與人,更荒唐千百倍!
兩岸關系密不可分,根本就不可能像海鷗與人,那樣互不交往。而且海鷗是會接受人喂食的,可見蘇貞昌的比喻非常不宜,現(xiàn)在他又要臺灣當試聞瓦斯的金絲雀,這些“鳥論”幾時可以停下來呢?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