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日本現(xiàn)任總務副大臣赤間二郎以“宣傳日本旅游”為名公開“到訪”臺灣,打破了1972年日本與臺灣當局“斷交”以來現(xiàn)任高級官員互動的“天花板”。
據(jù)悉,此次大幅提升訪臺官員層級完全由日方主動策劃,并事先在官網發(fā)布。結合今年1月,安倍政府將專責發(fā)展對臺關系的“日本交流協(xié)會”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xié)會”,帶動蔡英文當局3月將臺“外交部”主導運作的對日機構“亞東關系協(xié)會”更名為“臺灣日本關系協(xié)會”,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在中日關系僵局難解、安倍“制中”戰(zhàn)略不改的情勢下,日本已不再靜悄悄地推動與臺灣的實質關系,打“臺灣牌”更趨公開化和主動化。
1972年中日建交以來,日本對臺政策被限定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所確立的一個中國框架內。在與日本交流對話中,中國學者總能聽到日方政學界稱“日本遵守七二體制下的一個中國政策,保持與臺灣民間關系”。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
日本雖不再與臺灣保留“外交”關系,但在對臺交往中的“官方接觸”從未中止,不斷蠶食一個中國政策基礎。即使日本認為馬英九執(zhí)政時的“親日”政策不夠徹底,仍不遺余力推進日臺官方關系,甚至為破解海峽兩岸在釣魚島問題上“聯(lián)手抗日”,于2013年與臺當局簽署帶有鮮明公權力性質的漁業(yè)協(xié)議。為籠絡臺灣,安倍政府將經濟合作協(xié)議的內容拆解開,分次與臺灣簽署投資、租稅、電子商務等子協(xié)議,以“搭積木”方式構建“日臺FTA”。馬英九時期,臺日簽署協(xié)議和備忘錄的數(shù)量甚至超過兩岸協(xié)議,大幅深化了“臺日特別伙伴關系”。
在近些年中日關系陷入緊張局勢下,日本國內右翼勢力早已叫囂不應在一個中國政策上自我局限,也“不必顧及中國的感受”,大肆鼓噪制定日本版“與臺灣關系法”,加強日臺軍事安全關系。如果說馬英九主政時對配合日本仍有所顧忌,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zhí)政則為日本打“臺灣牌”提供了新條件。日本方面認為民進黨具有天然“反中”基因,雙方“共同利益”更大。蔡英文執(zhí)政后堅定奉行“親日”路線,拋出“臺日命運共同體”,甚至稱“臺灣和日本是哭笑與共的夫妻關系”,民進黨對日呈集體投靠態(tài)勢。日臺均有很強的意愿提升雙方實質關系。
未來日臺關系一種可能的演進路徑是,日本在對臺交往中,特別是在官方互動中不間斷地制造各式各樣的“破例”,以積累形成對臺政策中的“慣例”,不斷突破日臺實質關系的上限,測試北京在臺灣問題上的底線。與此同時,蔡英文當局利用日本對臺政策的變化,將極力爭取安倍政府對民進黨執(zhí)政的支援,減少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
此次赤間二郎訪臺,一時激起民進黨對臺日關系新的聯(lián)想,但臺灣在對日關系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日本的國家利益不會自動轉化成臺灣利益。在釣魚島、慰安婦、沖之島礁等問題上,臺日矛盾仍難克服,蔡當局若一味“媚日”、在重大權益上讓步,只會加速其執(zhí)政基礎的弱化。
[責任編輯:李帥]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