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泡童子尿何以再起波瀾
一泡童子尿,拉出的不是文明,而是拉出了仇恨。昨天香港媒體關于“小孩日本街頭撒尿被阻止,中國大媽拒認錯”的報道,再一次將中國孩子在境外街頭的一泡小便,澆起一番輿論的波瀾。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對罵。罵媒體的不厚道,罵家長太任性,罵有錢的中國人又在外面丟臉。一個評判或者探討中國人如何讓行為方式更文明的話題,總是以不文明的語言來對罵,看來,旁觀者管好自己的嘴巴,已經(jīng)比家長管好孩子的童子尿,似乎更加要緊些了。
幸好有視頻。短短幾秒鐘,見證了一位中國家長的不妥,也見證了這家港媒不足取的傳播心態(tài)。事實證明,傳播心態(tài)的不文明、對于事實真相的刻意歪曲,遠比一泡撒在塑料袋里的童子尿,對于社會的傷害程度來得更大。
從文明的基本素養(yǎng)來看,撒在塑料袋里的童子尿,雖然比撒在當街的路面上有進步,但依然不值得中國人為之欣喜。這位中國家長,應該接受輿論的批評與指責。但這并不意味著批評報道的媒體,可以將道德的優(yōu)越感建立在惡意的無中生有之上。視頻顯示,這位中國家長,面對日本記者的突然出現(xiàn),只來得及解釋沒讓孩子把尿撒在地上,對方就轉身離去了,既沒“強調自己并無不妥”,也未表現(xiàn)出“毫無歉意”的傲慢。但這家港媒的解讀,卻表現(xiàn)出了主觀演繹之后的鄙夷感。這種對于新聞事實在傳播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無知與無畏,著實令人驚嘆。
整個事件,其實沒必要再去為“人有三急”而辯護,也沒必要為孩子年幼難耐而解釋。這泡撒在塑料袋里的童子尿,已經(jīng)照出了國人文明素養(yǎng)的差距。中國的家長已經(jīng)有了進步,但還應該更加努力。這是明擺的事實。
但這泡童子尿的文明意義并不只在于此,它照見著的是所有圍觀者的內心世界。有卑劣的惡意,有急躁的怒罵,也有忿忿的不平。
日本記者現(xiàn)場幾秒鐘的采訪,并未為難孩子,也沒糾纏家長。這不得不說,也是一種職業(yè)的操守與文明。但短短幾秒鐘的視頻,能夠引來中國人滿地噴灑的口水,卻是一種自尊心過于脆弱的病態(tài)。媒體用不文明的目光放大了這泡童子尿與中國人、中國文明的整體關聯(lián)度,仿佛迅速拉開了自己與別的國人的文明距離。而被媒體置于道德洼地的國人,似乎自尊心與自卑心同時被撩撥起來了,被激怒的人們一時找不到通往道德高地的路徑,便以漫無目標的方式高聲謾罵,以體現(xiàn)存在感與道德的境界。于是,這泡童子尿,便卷起又一撥輿論的波瀾,激蕩出各種憤怒的潮水,將小事變成了大事。
這時候,真正的文明差距已經(jīng)不是日本銀座街頭的這泡中國童子尿,是某些國人面對事實真相、面對批評與指責,所持的態(tài)度。對照視頻,對照港媒的報道,我們應該為這位孩子的媽媽遺憾的同時,更為媒體報道所展現(xiàn)出來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文明差距,感到無地自容。
什么時候,我們不將自己置身于道德的高地,而是學會事實求是地審視文明、傳播文明、談論文明,我們的操守才配得上“文明”二字,才有可能真正接近道德的高地。(劉雪松)